过敏性休克急救需立即脱离过敏原,摆放合适体位,呼叫急救并观察生命体征,具备条件时用肾上腺素,后续持续监测并转运,儿童、老年及有过敏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快速按步骤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1.快速识别与脱离:若明确是接触某种过敏原(如药物、食物、花粉等)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应迅速让患者远离过敏原环境。例如,若因注射药物引发,应立即停止继续注射该药物。这是因为持续接触过敏原会使过敏反应不断加重,及时脱离能阻断过敏原的进一步刺激,为后续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二、采取正确体位
1.摆放合适体位:将患者放置于平卧位,若患者有呼吸困难情况,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这样的体位摆放有助于维持患者的重要脏器供血,比如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可保证脑部血供,下肢抬高能促进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保障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呼叫急救并观察生命体征
1.呼叫急救系统: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向急救人员准确描述患者的情况,包括发病时间、接触过敏原情况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意识状态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呼吸频率、面色等情况,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其过敏反应可能进展更快。比如儿童呼吸频率若明显增快或减慢,都提示病情可能在变化。
四、肾上腺素的应用(如具备条件)
1.肾上腺素使用:如果现场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等设备,可按照操作说明及时给予患者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还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肾上腺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相关急救规范,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等的患者使用时更要谨慎评估。
五、后续监测与转运
1.持续监测与转运: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将患者平稳转运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呕吐等情况的患者要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转运过程中要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更为迅速。在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发生梗阻。同时,儿童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在后续治疗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处理过敏性休克时,要更加谨慎地使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使用肾上腺素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避免因血压过度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反应可能相对迟钝,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
3.有过敏史患者: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等),并牢记自己的过敏原,在就医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过敏史,以便医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要尽快脱离过敏原,并按照上述急救步骤进行处理,同时由于其有过敏史,在后续的治疗和用药中要格外警惕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