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和麻腮风疫苗区别
麻风疫苗与麻腮风疫苗在成分、预防疾病、接种对象、程序、免疫效果、安全性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存在区别。成分上麻风含麻风病毒减毒株防麻风和风疹,麻腮风含三种减毒株防三种病;接种对象麻风8月龄以上易感者,麻腮风18-24月龄儿童;程序上麻风8月龄1剂次,麻腮风18-24月龄1剂次;免疫效果麻腮风综合更好;安全性麻腮风理论不良反应稍高;特殊人群过敏、患急性病、免疫低下、孕妇等有相应接种禁忌需谨慎。
一、疫苗成分与预防疾病方面的区别
麻风疫苗:主要成分是麻风病毒减毒株,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可导致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等;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麻腮风疫苗:包含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三种减毒株,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种疾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可累及其他腺体组织或器官。
二、接种对象与程序方面的区别
接种对象
麻风疫苗:一般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
麻腮风疫苗:接种对象通常是18-24月龄的儿童,当然也有根据疫情等情况扩大接种范围的情况,但基本起始接种年龄相对麻风疫苗稍大。
接种程序
麻风疫苗:基础免疫一般为1剂次,通常在儿童8月龄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基础免疫一般是18-24月龄接种1剂次,部分地区可能根据免疫规划程序有加强免疫等安排。
三、免疫效果与安全性方面的区别
免疫效果
麻风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针对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对麻疹和风疹的保护率较高,研究显示可达到90%以上对麻疹的保护以及较高对风疹的保护效果。
麻腮风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针对三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综合保护效果较好,对麻疹的保护率可达95%左右,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率约为85%-90%,对风疹的保护率也能达到95%左右。
安全性
两者一般不良反应相似,常见的有接种部位红肿、疼痛,低热等,一般为轻度且可自行缓解。但麻腮风疫苗因为包含三种病毒成分,理论上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和概率可能相对麻风疫苗稍高一些,但总体都是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大规模接种数据显示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人群:如果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无论是麻风疫苗还是麻腮风疫苗都应禁忌接种。因为过敏体质人群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增加,如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
患急性疾病人群:处于发热、急性感染等急性疾病期的人群,应暂缓接种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待疾病康复后再考虑接种,因为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接种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后可能免疫应答不佳,无法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同时还可能增加接种后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这类人群接种需谨慎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
孕妇: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畸形,孕妇属于风疹的高风险易感人群,一般不建议接种麻腮风疫苗,因为疫苗中的风疹病毒减毒株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而麻风疫苗相对来说,虽然麻疹病毒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胎儿畸形,但孕妇接种也需谨慎,通常也不建议孕妇接种,如有特殊情况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