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性肺炎与新冠的区别
普通性肺炎与新冠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流行病学方面均有不同,且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两类疾病需特别关注,普通性肺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传播局限,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具较强传染性,易聚集性流行。
一、临床表现方面
1.普通性肺炎:症状相对多样但有一定规律性,常见咳嗽、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发热程度可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异,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有高热,也可能为中等度热等,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除呼吸道症状外还会有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等情况,青壮年发病时多以典型呼吸道症状起病。
2.新冠:症状表现多样,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会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表现也有特点,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咳嗽等,而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相对较高,更易出现病情进展。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普通性肺炎: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往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升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有变化等。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等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2.新冠: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的重要依据,呈阳性结果可确诊;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普通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为肺部相应部位的炎性浸润影,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影像特点有一定差异,如细菌性肺炎多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等。
2.新冠:胸部CT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流行病学方面
1.普通性肺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传播途径相对局限,一般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分泌物等传播等,无明确的特定大规模人群聚集性高发特点(除特定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外)。
2.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等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受防控措施等影响较大。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普通性肺炎和新冠感染在表现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新冠病毒对儿童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其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感染新冠可能相对成人更易出现病情变化,需密切观察呼吸、精神等情况;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普通性肺炎和新冠感染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要更加注重日常防护、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普通性肺炎还是新冠感染,都需要更加警惕病情进展,因为这类人群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快更严重,在出现相关呼吸道症状等时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