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可能得狂犬病,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人体后,病毒可沿神经蔓延致病。发病期狗唾液含大量病毒,传染性强,部分看似健康的狗也可能带毒。被狗咬后感染风险受伤口情况、狗的来源及疫苗接种情况影响,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风险更高。被狗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等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暴露还需注射被动免疫制剂,需高度重视及时规范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狂犬病的感染机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当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狗、猫、狼等)咬伤或抓伤人类时,病毒可通过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伤口,然后病毒会沿着神经组织向中枢神经系统蔓延,最终导致发病。
二、狗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情况
1.发病期狗的传染性:处于狂犬病发病期的狗,其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此时被这样的狗咬伤,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极高。据相关研究统计,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发病犬的传染性极强,一旦人被其咬伤,感染狂犬病的概率可高达15%-30%左右(基于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健康犬是否携带病毒:部分看似健康的狗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这是因为有些狗感染了病毒但还未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却已经具有传染性。有研究发现,在一些狂犬病流行地区,约有5%-10%的外观健康犬实际上携带狂犬病病毒。
三、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评估
1.伤口情况的影响:如果被狗咬伤的伤口较深、面积较大,那么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并传播,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例如,深度咬伤导致皮肤全层破损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等情况,比轻度的表皮擦伤感染风险高很多。
2.狗的来源及疫苗接种情况:如果是来自狂犬病流行地区的狗,或者该狗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那么被其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来自非流行地区且定期接种疫苗的狗。一般来说,未接种疫苗的狗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比接种过疫苗的狗高2-3倍。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儿童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需格外关注,因为儿童对狂犬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儿童被咬伤后可能不太能准确描述伤口情况,容易延误处理。例如,幼儿被狗咬伤后,家长往往更需重视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后续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2.老年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而且身体恢复能力也较弱。所以老年人被狗咬后应更迅速地进行规范的暴露预防处置。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被狗咬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应对狂犬病病毒的侵袭。
五、被狗咬后的正确处置
1.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因为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破坏狂犬病病毒的包膜等结构,减少病毒数量。
2.疫苗接种:被狗咬后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来说,分为暴露后基础免疫程序和加强免疫程序等。对于一般的暴露,通常需要接种5针狂犬病疫苗;如果是严重暴露(如多处咬伤、伤口深等情况),除了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总之,被狗咬是有可能得狂犬病的,所以一旦被狗咬伤,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等预防处置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