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分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与感染、接触过敏原相关,为Ⅲ型变态反应,有对称紫癜伴其他症状,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等,治疗需脱离过敏原用抗组胺药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原发继发,儿童多见,因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致凝血异常,靠血小板计数等诊断,依病情用激素等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由昆虫叮咬致迟发性过敏反应,儿童高发,有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水疱等表现,发病因昆虫唾液引免疫反应,靠典型皮损诊断,治疗对症止痒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紫癜要监测等,老年人紫癜要注意药物等,过敏体质要避过敏原等。
一、紫癜
1.定义与分类: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所致的皮肤黏膜改变,常见类型有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过敏性紫癜多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等因素相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有关。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可伴腹痛、关节痛、血尿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儿童,皮肤可见瘀点、瘀斑,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
2.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是Ⅲ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3.诊断方法:过敏性紫癜需结合临床表现(如对称性紫癜、伴发症状)、血常规(血小板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查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等明确血小板数量及功能情况。
4.治疗原则:过敏性紫癜需脱离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
二、丘疹性荨麻疹
1.定义与病因: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昆虫叮咬引起,如蚊虫、跳蚤、螨等叮咬后发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儿童皮肤稚嫩、易受昆虫叮咬有关。
2.临床表现:典型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瘙痒明显,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躯干等。
3.发病机制:昆虫叮咬后,其唾液中的物质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丘疹。
4.诊断方法: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红色风团样丘疹伴水疱、瘙痒、有昆虫叮咬史)即可诊断。
5.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搔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瘙痒者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若继发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紫癜中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常见,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外伤导致出血。过敏性紫癜儿童要注意休息,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饮食上避免易过敏食物。
丘疹性荨麻疹儿童皮肤薄嫩,昆虫叮咬后更易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勤换衣物被褥,避免昆虫滋生,外出时可穿长袖衣物、使用防虫用品。
2.老年人:
紫癜中老年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衰退、药物影响等有关,需谨慎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药物,定期检查血常规。过敏性紫癜老年人需排查潜在感染病灶。
丘疹性荨麻疹老年人皮肤防御功能下降,被昆虫叮咬后恢复较慢,要注意皮肤清洁,预防继发感染,出现皮损及时处理。
3.过敏体质人群:
无论是紫癜还是丘疹性荨麻疹,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病,需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过敏原,严格避免接触,如过敏性紫癜患者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后,应永久禁食该食物。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要远离已知昆虫叮咬相关环境,减少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