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有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50岁以上人群易患、累及颈部等部位的肌肉疼痛与僵硬(晨起重、活动后可缓解但活动量增加可能加重,程度不一影响日常活动),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的低热、全身乏力;非典型症状有关节疼痛(非侵蚀性、部位不固定)、关节僵硬(晨起持续时间短于肌肉僵硬),还有少数患者的眼部不适、个别患者的轻度呼吸系统症状等。
一、典型症状
1.肌肉疼痛与僵硬
部位分布:风湿性多肌痛的肌肉疼痛与僵硬通常累及颈部、肩部、骨盆带等部位。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略多于男性。一般在晨起时最为明显,活动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活动量增加,又可能逐渐加重。例如,患者早晨起床后会发现颈部转动不灵活,肩部难以抬举,骨盆带区域会有行走困难等表现,这与患者夜间休息时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性介质堆积有关,年龄较大者身体机能下降,对这种肌肉异常更易察觉。
程度表现: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多数患者为中度疼痛,表现为酸痛、胀痛等,部分严重者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梳头、上下楼梯等都受到限制。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肌肉僵硬和疼痛情况加重,而适当合理的运动在非疼痛发作期有助于改善肌肉状态,但需注意运动强度。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能有中度发热。发热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出现波动。病史方面,有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出现发热时,需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发热与感染性发热在一些表现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热一般不伴有明显的感染灶表现。
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疲倦、无力,即使经过短暂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乏力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例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患病后会觉得力不从心。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体能下降,而风湿性多肌痛导致的乏力会进一步加重其生活不便,需要家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来保障日常生活。
二、非典型症状
1.关节症状
关节疼痛:除了肌肉相关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疼痛,多为非侵蚀性的关节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累及膝关节、手指关节等,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关节肿胀和畸形。在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过度使用的情况,可能会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需要注意关节的劳逸结合。对于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自身免疫状态,从而使关节疼痛等症状更易出现或加重。
关节僵硬:关节僵硬与肌肉僵硬有一定关联,晨起时关节也会有僵硬感,但持续时间相对肌肉僵硬较短。例如,手指关节可能在晨起后有短暂的发紧、不灵活,活动几下后可逐渐缓解。病史中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风湿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风湿性多肌痛时出现关节症状的表现可能与单纯风湿性多肌痛有所不同,需要更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
2.其他系统表现
眼部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部不适,如视物模糊、眼部干涩等,但相对较少见。这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累及眼部相关组织有关。对于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眼部症状时需要考虑风湿性多肌痛是否为诱发因素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呼吸系统症状:个别患者可能有轻度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但一般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风湿性多肌痛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要综合评估病情,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