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从伤口护理、活动与休息、饮食方面、病情观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并观察异常;适当休息,限制1-2周内剧烈活动;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控制量;密切关注疝气复发迹象和全身情况;低龄小儿护理更精细,有基础病史小儿护理要兼顾基础病。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要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确保切口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小儿皮肤娇嫩,沾水容易引发细菌滋生,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一般在术后1-2天内可能需要到医院进行切口换药,由专业医护人员查看切口愈合状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2.观察有无异常:留意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果发现切口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或者渗液增多且伴有异味,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提示切口出现了感染等问题。
二、活动与休息
1.适当休息:术后要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一般建议术后当天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但也不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不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肢体活动,比如在床上进行腿部的屈伸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2.限制剧烈活动:在术后1-2周内,要限制小儿进行剧烈的跑动、跳跃、攀爬等活动。因为这些剧烈活动可能会导致腹压升高,从而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甚至有疝气复发的风险。例如,小儿术后如果进行剧烈跑动,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可能使修补的部位受到影响。
三、饮食方面
1.合理饮食:术后饮食要遵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原则。可以给小儿提供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让小儿食用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辛辣、油腻、坚硬的食物等。因为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增加腹压,不利于切口愈合和防止疝气复发。比如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可能会导致小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2.注意饮食量:要控制小儿的饮食量,避免过饱。过饱可能会引起腹部胀满,增加腹压,对手术部位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小儿既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又不会因为过饱而增加腹压。
四、病情观察
1.关注疝气复发迹象:密切观察小儿是否有疝气复发的表现,如腹股沟部位又出现可复性的肿块等。如果发现小儿在术后一段时间内腹股沟部位再次出现肿块,且哭闹、用力时肿块突出,安静或平卧时肿块可回纳,应及时带小儿就医。
2.监测全身情况: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体温等全身情况。如果小儿出现精神萎靡、发热等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小儿:低龄小儿在术后护理上需要更加精细。由于低龄小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所以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小儿的切口情况、精神状态等。例如,对于新生儿疝气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衣物等对切口的摩擦。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小儿因受凉而出现感冒等情况,因为感冒咳嗽可能会增加腹压,影响恢复。
2.有基础病史小儿:如果小儿在术前有其他基础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术后护理要更加谨慎。在观察病情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病史的相关情况,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术后要注意呼吸、心率等情况,因为任何可能导致腹压变化或身体应激的因素都可能对其基础病情产生影响。在饮食方面也要根据基础病史进行适当调整,如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小儿可能需要限制盐分摄入等,但具体饮食调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过总体原则还是要遵循易消化、营养丰富等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