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能致肚子疼,原因包括胃肠道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热痉挛影响;不同人群中暑肚子疼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表述不典型、病情变化快,老年人易加重基础疾病症状,青壮年易忽视早期症状;应对需转移至阴凉处、补充电解质,严重时送医;预防要充足补水、避免高温时段活动暴晒、做好室内通风降温及高温工作人群防暑。
胃肠道缺血缺氧:中暑时,人体为了优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疼的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中暑患者胃肠道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与胃肠道缺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损伤有关,从而引发腹痛等不适。
电解质紊乱:中暑患者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的钠、钾等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钠血症时,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临床研究发现,中暑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比例较高,而纠正电解质紊乱后,腹痛等症状往往会有所缓解。
热痉挛影响:严重中暑时可能会出现热痉挛,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后丢失大量水和电解质,使血中钠、钾等电解质浓度降低,引起肌肉痉挛,当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时,就会导致肚子疼。
不同人群中暑肚子疼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暑时肚子疼可能表现得相对不典型,因为儿童的表述能力有限。儿童中暑除了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外,还常伴有高热、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现。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中暑,且中暑后病情变化较快。在照顾中暑儿童时,要密切观察其腹痛情况以及其他伴随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让儿童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活动,外出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等。
老年人:老年人中暑时肚子疼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老年人多有心血管、胃肠道等基础疾病,中暑后胃肠道缺血缺氧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能会加重原有基础疾病的症状。例如,本身有胃肠道溃疡的老年人,中暑后可能会使溃疡病情加重,导致腹痛加剧。老年人中暑后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缓慢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补水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腹痛情况以及整体身体状况,必要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青壮年:青壮年中暑时肚子疼如果是轻度的,可能通过及时脱离高温环境、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后有所缓解。但青壮年往往容易忽视中暑的早期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会加重。青壮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应注意定时休息,做好防暑措施,如携带防暑药品等。一旦出现肚子疼等中暑相关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脱离高温环境进行处理。
中暑肚子疼的应对及预防措施
应对措施:当出现中暑肚子疼时,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物,进行散热。让患者适当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等,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如果腹痛较严重或伴有其他严重中暑症状,如高热、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相应的处理。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中暑导致肚子疼,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即使不感觉口渴也应定时饮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暴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等。室内要保持通风降温,可以使用空调等设备将室温调节到适宜的范围。对于一些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要提供良好的防暑设施,如设置遮阳棚、发放防暑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