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5-15岁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还可引发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舞蹈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合并症,各合并症有不同表现及影响,需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一、什么是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与链球菌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心脏、皮肤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关节炎通常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关节常见;心脏炎可累及心肌、心内膜及心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导致心肌炎、心内膜炎甚至心力衰竭;皮下结节多为无痛性、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可活动,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的骨质隆起或肌腱附着处;环形红斑为淡红色、环形或半环形斑疹,边缘稍隆起,中心苍白,多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二、风湿热的合并症
(一)心脏瓣膜病
风湿热是引起成人获得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在急性风湿热发作时,心内膜炎症可导致瓣膜肿胀、增厚、粘连甚至纤维化,随着病情反复活动,瓣膜结构受损逐渐加重,可引起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心悸、心绞痛、乏力等表现。心脏瓣膜病会逐渐影响心脏功能,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患风湿热后发生心脏瓣膜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为隐匿,需要长期密切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反复发作后导致的心脏慢性病变,主要累及心脏瓣膜。除了上述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外,还可能影响心脏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房颤动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脏功能受损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导致患儿体力下降、生长迟缓等。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会加重心脏负担,而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风湿热复发,进一步加重心脏病变。
(三)舞蹈病
风湿热的神经系统表现之一是风湿性舞蹈病,多见于女性儿童,一般在链球菌感染后1-6个月出现。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面部肌肉抽搐、肢体舞蹈样动作等,可伴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舞蹈病通常呈自限性,但在患病期间,患儿的生活和学习会受到较大影响,由于不自主运动可能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其安全。对于儿童舞蹈病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以利于病情恢复。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热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后,心脏内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容易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受损的瓣膜上附着、繁殖,形成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发热、贫血、心脏杂音改变等表现,严重时可引起心力衰竭、脑栓塞、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基础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必须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