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抽搐昏迷有高热惊厥、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中毒等常见原因,紧急处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并及时就医,后续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脑电图等辅助检查。
一、常见原因
1.高热惊厥
发生情况: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骤然升高(多在39℃及以上)时出现。其机制可能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刺激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热过程中,约有3%-4%会发生高热惊厥。
年龄因素:6个月以下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发生高热惊厥相对较少,而6个月-5岁是高发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发病率会降低。
2.癫痫发作
发生情况:如果小孩既往有癫痫病史,在某些诱因下可突然出现抽搐昏迷。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诱因可能有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等。部分癫痫患儿可能之前未被诊断,此次是首次发作表现为抽搐昏迷。
病史因素: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患癫痫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小孩曾有头部外伤、颅内感染等病史,也可能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3.颅内感染
发生情况:如脑膜炎、脑炎等,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颅内引起。病原体感染后导致颅内炎症反应,刺激脑组织,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脑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抽搐昏迷。例如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等感染可引发,患儿除抽搐昏迷外,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年龄性别:不同年龄段易感染的病原体有所不同,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发生颅内感染。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男孩在某些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上可能略高于女孩,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4.电解质紊乱
发生情况:如低钙血症、低钠血症等。例如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的儿童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引起抽搐;严重低钠血症时,脑细胞水肿,也会导致抽搐昏迷。
生活方式:长期挑食、节食的儿童,摄入营养不均衡,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一些患有胃肠道疾病导致频繁呕吐、腹泻的儿童,也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5.中毒
发生情况:误服有毒物质,如农药、药物、有毒植物等。毒物进入体内后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抽搐昏迷。例如误服含农药的果蔬,农药中的毒性成分会干扰神经系统正常代谢和功能。
生活方式: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容易接触到危险物品,家长若未能妥善保管有毒物质,就增加了儿童中毒的风险。
二、紧急处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小孩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迅速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
2.防止受伤
在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小孩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可以在其身旁垫软物,保护头部等重要部位。
3.及时就医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将小孩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三、后续检查与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小孩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还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检查瞳孔对光反射、肌张力等。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电解质、血糖等)、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中毒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头颅MRI等,有助于发现颅内是否有病变,如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引起的脑组织改变等。
脑电图检查:对于怀疑癫痫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发现异常脑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