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增高定义为男性一般>420μmol/L、女性一般>360μmol/L时为高尿酸血症,常见原因有嘌呤摄入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嘌呤代谢紊乱,影响包括痛风性关节炎、肾脏损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检查有血尿酸测定、肾功能检查、24小时尿尿酸测定、关节超声或X线检查,应对措施有生活方式调整(低嘌呤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及特殊人群(女性更年期后需严格低嘌呤饮食等、儿童排查遗传代谢病等、老年人兼顾基础病用药谨慎)注意事项。
一、血尿酸增高的基本定义
血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尿酸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男性一般>420μmol/L、女性一般>360μmol/L时,可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二、常见原因
(一)嘌呤摄入过多
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生成增加,进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二)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可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会干扰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此外,年龄增长、脱水等也可能影响尿酸排泄。
(三)嘌呤代谢紊乱
遗传性酶缺陷等因素可引起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常见于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三、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一)痛风性关节炎
长期高尿酸可使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等,发作具有突发性。
(二)肾脏损害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可引起尿酸性肾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等,影响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表现。
(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四、相关检查项目
(一)血尿酸测定
是诊断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依据,需空腹采血检测,单次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反复检测更具意义。
(二)肾功能检查
通过测定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排泄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因肾脏疾病导致的尿酸排泄障碍。
(三)24小时尿尿酸测定
区分高尿酸血症是尿酸生成过多型还是排泄减少型,24小时尿尿酸>600mg提示生成过多,<300mg提示排泄减少。
(四)关节超声或X线检查
对于怀疑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超声可早期发现关节内尿酸盐结晶,X线在慢性期可显示关节破坏等表现。
五、应对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取低嘌呤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摄入,增加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摄取,保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饮水量建议2000ml以上,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泄。
运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体重控制: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内,减轻代谢负担。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更年期后:此阶段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尿酸增高风险增加,更需严格遵循低嘌呤饮食,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儿童:儿童高尿酸血症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需排查遗传性因素,避免高嘌呤饮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排查原发病。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调整生活方式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情况,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控制血尿酸,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