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天性因素包括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泌尿系统外病变压迫(腹膜后纤维化、盆腔肿瘤)、尿路感染,不同病因对应不同人群及影响,如小儿肾积水常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结石致尿路梗阻,肿瘤压迫尿路,外病变压迫输尿管,尿路感染致输尿管狭窄等引发肾积水。
一、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肾积水
(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这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先天性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该处狭窄,尿液从肾盂排入输尿管受阻,进而引起肾积水。这种情况在胎儿期通过超声检查可能就会被发现,在婴幼儿及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与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等因素相关,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育。
(二)膀胱输尿管反流
由于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活瓣结构发育不全等原因,导致尿液从膀胱逆流回输尿管甚至肾盂,引起肾积水。该情况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更高的发生风险,因为女性的输尿管膀胱入口解剖结构相对更易出现反流相关异常。婴幼儿时期若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随着生长发育有一定自愈可能,但也可能持续存在并引发反复尿路感染等问题,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二、后天性因素导致的肾积水
(一)泌尿系统结石
1.肾结石:肾脏内形成的结石会堵塞肾盂或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肾结石,男性相对女性发生风险稍高,这与男性的代谢特点、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饮水过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都可能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结石堵塞尿路后,近端的肾盂就会出现积水。
2.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内的结石同样会阻碍尿液的正常通行,导致其上方的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积水。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肾结石有相似之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水少等是重要诱因,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过程中也可能损伤输尿管黏膜,引起炎症水肿,进一步加重梗阻。
(二)泌尿系统肿瘤
1.肾盂肿瘤:肾盂内的肿瘤生长会占据肾盂空间,阻塞尿液流出通道,从而引起肾积水。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概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肿瘤的不断生长会逐渐压迫尿路,导致肾盂积水情况逐渐加重,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等症状。
2.输尿管肿瘤:输尿管部位的肿瘤会造成输尿管腔的狭窄或堵塞,使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引发肾积水。肿瘤的性质可能为良性或恶性,随着肿瘤的发展,肾积水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三)泌尿系统外病变压迫
1.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组织发生纤维增生性病变,可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引起肾积水。这种情况在中年男性中相对多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纤维化组织逐渐压迫输尿管,影响尿液的正常通过。
2.盆腔肿瘤:如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盆腔内的肿瘤增大时,可能会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盂积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女性患宫颈癌时,随着肿瘤的进展可能会累及输尿管,男性患前列腺癌时,肿瘤增大可能压迫输尿管下段,从而引起肾积水相关表现。
(四)尿路感染
长期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会导致输尿管狭窄等病变,进而引起肾积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反复的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刺激会使输尿管壁增厚、粘连等,影响输尿管的正常蠕动和通畅性,使得尿液排出受阻,引发肾积水。例如,一些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就可能逐渐出现肾积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