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感冒在症状表现、病因、病程、诊断方法上有区别。过敏性鼻炎有阵发性喷嚏等鼻部症状及眼部过敏症状,与接触过敏原相关,由IgE介导等,病程反复发作,通过病史等诊断;感冒有鼻部及全身症状,由病毒等感染引起,病程自限,通过症状等初步诊断,儿童患感冒有出现并发症风险。
感冒:除了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外,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流涕初期多为清水样,后续可能变为黏液脓涕。感冒的症状出现通常与受凉、劳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感染相关,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左右可逐渐恢复,但全身症状相对较为明显,且一般不会因脱离某一特定过敏原而缓解。
病因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和食物性过敏原(如某些坚果、海鲜等),具有遗传倾向,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种类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对室内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成年患者可能因职业等因素接触到花粉等过敏原的机会更多。
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感冒,但相对较少见。感冒的发生主要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当人体劳累、受凉、淋雨等导致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容易侵入机体引发感冒。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人群更易患感冒。
病程
过敏性鼻炎:病程呈反复发作性,若未脱离过敏原且未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症状可长期存在,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在接触过敏原时症状复发,脱离后可缓解。不同年龄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及过敏原接触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若能及时明确过敏原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病程可能相对可控;成年患者若工作生活环境中过敏原持续存在,病程可能较长。
感冒: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为1-2周左右。即使不进行特殊治疗,机体也可依靠自身免疫力逐渐清除病毒,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但在病程中若出现并发症等情况,病程可能会延长,各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患感冒后若护理不当,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引发中耳炎、肺炎等。
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症状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的关系;进行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表现;还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在皮肤上点刺过敏原提取物,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患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选择可能有所考虑,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相对较为方便,但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成年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感冒: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表现,如鼻塞、流涕、发热、全身酸痛等,结合病史中近期有受凉、劳累等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病原学检测,但在怀疑有细菌感染或病情较重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病毒学检测如鼻咽拭子PCR检测等可明确具体的病毒类型,但一般在临床常规诊断中不作为首选,各年龄人群的血常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感冒时血常规变化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如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有一定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