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烧伤需先现场初步处理,包括脱离热源、保护创面,然后及时就医评估伤情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住院期间要做好创面、营养、感染预防和心理护理,康复期要注意瘢痕预防与处理、功能锻炼和定期随访
一、现场初步处理
1.脱离热源:迅速使患儿脱离烧伤源,如脱去燃烧的衣物(若衣物与创面粘连紧密,切勿强行撕扯,可剪开未粘连部分),对于被热液烫伤的,立即用大量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一般冲洗15-30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进一步损伤。儿童皮肤薄嫩,冷水冲洗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刺激加重患儿不适。
2.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轻柔地覆盖创面,防止创面受到污染。不要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等不科学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还可能导致感染。
二、及时就医评估
1.伤情判断:尽快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烧伤的面积、深度等进行评估。烧伤面积的估计可采用中国九分法,儿童头颈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面积相对较小,九分法计算公式为: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创面微湿,红白相间;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黑色。
2.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伤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烧伤(Ⅰ度、小面积浅Ⅱ度烧伤),一般进行创面清洁、消毒后,外用烧伤膏等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烧伤,可能需要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液体等)、创面清创、预防感染等治疗,严重的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植皮术等)。
三、住院期间护理要点
1.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创面有无感染迹象,如创面出现红肿加重、渗液增多、有异味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营养支持:烧伤患儿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儿,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3.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烧伤患儿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
4.心理护理:儿童烧伤后可能会因为疼痛、陌生环境等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多关心患儿,通过安抚、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例如可以给患儿讲有趣的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等,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1.瘢痕预防与处理:对于深度烧伤患儿,康复期要注意预防瘢痕形成。可以使用抗瘢痕药物、压力疗法等。如使用弹力套压迫创面,抑制瘢痕增生。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创面,防止瘢痕破裂等情况。如果已经形成瘢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如激光治疗等,但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2.功能锻炼:对于烧伤累及关节等部位的患儿,康复期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挛缩等。功能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例如,对于手部烧伤的患儿,要进行手指的屈伸等锻炼,以恢复手部的功能。
3.定期随访:烧伤患儿康复期要定期随访,医生会评估患儿的创面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等,根据随访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如有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