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有典型症状和不同疟原虫感染及特殊人群的症状特点。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贫血、肝脾肿大;间日疟发作间隔约48小时且有复发特点,卵形疟症状相对较轻,三日疟发作周期约72小时且相对慢性化,恶性疟症状严重、周期不规律且易有严重并发症;儿童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且病情进展快,孕妇感染易致自身严重及胎儿不良影响,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现严重情况且治疗难度大。
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疟疾的典型表现是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首先是突然发生寒战,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随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此为高热期,持续数小时至10余小时;接着体温骤降,大量出汗,体温可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此为大汗期,历时2-3小时。这种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繁殖周期有关,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
贫血:疟疾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主要是因为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破坏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也会对红细胞造成损伤。贫血的程度可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感染程度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肝脾肿大:急性期患者多有肝脾肿大,以脾脏肿大较为常见,初期可在肋下触及,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脏可进行性肿大,质地变硬。这是由于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所致。
不同疟原虫感染的症状特点
间日疟:间日疟的临床症状相对较典型,发作间隔约48小时,初发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等,随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寒战、高热、大汗症状。间日疟有复发的特点,是因为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之分,迟发型子孢子可在肝细胞内休眠,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激活,发育繁殖后侵入红细胞引起复发。
卵形疟:卵形疟的临床表现与间日疟相似,但症状相对较轻,发作周期也约为48小时。卵形疟原虫感染后引起的红细胞改变与间日疟有所不同,在血涂片检查时可发现独特的卵形红细胞。
三日疟:三日疟的发作周期约为72小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发作时的寒战、高热等症状不如间日疟和卵形疟典型,贫血和脾肿大相对较明显,病情迁延可导致慢性化。
恶性疟:恶性疟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发作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无明显的周期性寒战和大汗,病情进展较快。恶性疟原虫可阻塞内脏毛细血管,如脑型疟,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特殊人群的疟疾症状特点
儿童:儿童感染疟疾后,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可能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部分儿童可出现惊厥。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疟原虫的清除能力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等,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孕妇:孕妇感染疟疾后,不仅自身的病情可能较为严重,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感染疟疾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死胎等。孕妇感染疟原虫后,贫血的发生率可能较高,而且恶性疟对孕妇的危害更大,容易出现凶险型疟疾,如脑型疟、肾功能衰竭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疟疾后,症状常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不高,但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对疟原虫的清除能力减弱,而且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疟疾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