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急性期主要有发热、胃肠道症状、肝脾肿大;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有症状型包括肠道症状和肝脾肿大;晚期有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各期表现与感染程度、病程等相关,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对各期表现及并发症耐受等有差异
一、急性期表现
1.发热:是急性期最主要的症状,热型以间歇热最常见,其次为弛张热,体温可在38~40℃之间,持续数周不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寒战。一般来说,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接触疫水的频率、时间等会影响发热出现的早晚及严重程度,有频繁接触疫水史者可能更早出现发热且症状相对较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家长需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及一般状态。
2.胃肠道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腹痛、腹泻,一般为黏液血便,每日3~5次不等。这与血吸虫在肠道内寄生、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反应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会因腹痛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
3.肝脾肿大:90%以上患者有肝肿大,伴不同程度压痛,尤以左叶为著;约半数患者有轻度脾肿大。肝脾肿大的程度与感染血吸虫的严重程度相关,生活方式中接触疫水多、感染血吸虫量大者肝脾肿大可能更明显。
二、慢性期表现
1.无症状型:此型最为常见,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粪便中可检出虫卵或孵化出毛蚴,或直肠黏膜活检发现虫卵。一般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年龄、性别等因素在此型中主要是作为个体差异存在,对疾病本身的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年龄人群的基础健康状况不同,可能会影响对无症状情况的察觉和处理。
2.有症状型
肠道症状: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一般为稀便或黏液便,偶尔带血。病情迁延不愈者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肠道症状的出现与血吸虫在肠道持续寄生导致肠道慢性炎症有关,生活方式中如果既往有血吸虫感染史且未规范治疗,肠道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肠道不适的感受相对更明显,而儿童可能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等。
肝脾肿大:患者可出现肝肿大,质地变硬、表面不平;脾脏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肝脾肿大的程度与病程长短、感染血吸虫的严重程度有关,病程较长者肝脾肿大可能更明显,有长期血吸虫感染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肝脾情况。
三、晚期表现
1.巨脾型:脾脏进行性肿大,可达脐平甚至盆腔,质地坚硬,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倾向等。此型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长期的血吸虫感染导致脾脏持续增大,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巨脾型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脾功能亢进可能会对全身健康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2.腹水型:是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与肝功能代偿失调的结果,患者出现腹胀、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水的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既往有血吸虫感染且营养状况不佳,可能会加重腹水的形成。年龄较大、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腹水型可能更难控制。
3.结肠肉芽肿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这是由于虫卵在结肠黏膜下沉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所致,病程较长、虫卵沉积较多的患者结肠肉芽肿型表现可能更明显,不同年龄患者对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可能更危险。
4.侏儒型:儿童因反复重度感染血吸虫,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作用,导致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苍老、第二性征不发育等。此型多见于儿童时期反复感染血吸虫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年龄较小、感染严重的儿童更容易出现侏儒型表现,需要在儿童时期就重视血吸虫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