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正常体温约37℃,中暑时可超38℃甚至40℃,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未完善、老年人因机能衰退易体温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头痛(高温致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受影响,长时间户外工作及高血压人群易出现)、恶心呕吐(高温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儿童、孕妇易出现)、意识障碍(严重中暑时大脑神经细胞受损,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发生);循环系统症状有心悸(身体为应对高温外周血管扩张致心脏加强收缩,高强度体力劳动者、贫血年轻女性易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轻度中暑面色潮红、重度苍白,婴幼儿面色变化明显、糖尿病患者有自身特点);其他症状有口渴(高温出汗失水刺激口渴中枢,儿童、运动量大人群更突出)、肌肉痉挛(大量出汗致电解质丢失,长时间高温运动者、老年女性易发生)。
一、体温升高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而中暑时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体温会明显升高,可达到38℃以上,严重者体温甚至可超过40℃。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体内热量蓄积导致体温上升。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体温快速升高的情况;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较易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的状况。
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疼痛,这是由于高温影响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在高温环境中活动时间较长后,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就可能引发头晕、头痛症状。对于长时间处于炎热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由于暴露在高温环境时间长,更易出现此类症状;而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在中暑时血压波动可能会加重头晕、头痛的程度。
恶心、呕吐:中暑时胃肠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现象。高温刺激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消化功能减弱。儿童在中暑时,除了自身体温调节和胃肠功能特点外,若饮食不当在高温环境下,也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孕妇在孕期身体负担加重,中暑时更易因身体应激出现恶心、呕吐情况。
意识障碍:严重中暑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高温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了严重损害,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等基础疾病,在中暑时更易发生意识障碍;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暑会进一步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从而引发更严重的意识障碍。
三、循环系统症状
心悸:中暑时,身体为了应对高温,外周血管扩张,心脏需要加强收缩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心悸。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处于高温环境的人群,如夏季在户外进行重体力劳作的人,更容易出现心悸症状;年轻女性在高温环境下若有贫血等情况,中暑时也可能加重心悸表现。
面色潮红或苍白:轻度中暑时可能面色潮红,这是因为外周血管扩张,血液灌注增多;而重度中暑时可能面色苍白,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血管收缩,供血减少所致。婴幼儿在中暑时,由于皮肤薄嫩,面色变化可能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中暑时,可能因自身代谢及循环功能的特殊性,面色改变有其自身特点。
四、其他症状
口渴: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丢失水分,会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任何人群在中暑时都会因失水出现口渴,但儿童由于新陈代谢快,失水后口渴表现可能更明显;运动量大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后中暑,口渴症状会更为突出。
肌肉痉挛:有时会出现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这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电解质丢失,特别是钠、钾等电解质失衡,引起肌肉兴奋性改变所致。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动的人群,如马拉松运动员,由于出汗多,更易发生肌肉痉挛;老年女性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中暑时发生肌肉痉挛可能会加重骨骼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