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前期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及其他表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或低体温、寒战、乏力;局部症状有感染灶表现,如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系统的相关症状;其他表现包含胃肠道症状、意识改变等,不同人群在各症状上有不同特点及易被忽视或进展等情况。
一、全身症状
1.发热或低体温:败血症前期常出现体温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于38℃,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性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体温低于36℃,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由于机体反应能力差,不能有效产生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正常体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败血症前期也可能出现体温的不稳定波动。
2.寒战:发热时常伴有寒战,这是由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作用于机体,刺激神经系统,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引起寒战。无论是成年人、老年人还是儿童,在败血症前期都可能出现寒战表现,但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寒战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
3.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同时炎性反应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但老年人由于基础体能较差,乏力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败血症前期,乏力症状可能会被自身其他生理状态影响而不易察觉。
二、局部症状
1.感染灶表现
皮肤黏膜:部分患者皮肤黏膜可能出现感染迹象,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可见皮疹等。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前期,可能在感染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的炎症表现,若为皮肤破损处感染引发败血症,破损处周围皮肤变化会更为明显。对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感染灶可能更容易扩散,需警惕皮肤感染引发败血症的可能;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差,若脐部等部位护理不当,出现感染,极易发展为败血症前期,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等。
呼吸道:若病原体从呼吸道入侵,可能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发败血症前期时,患者可能先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进展为败血症。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在败血症前期呼吸道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而老年人呼吸道功能减退,呼吸道感染后发展为败血症前期的风险相对较高。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引发败血症前期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腰痛等表现。女性由于尿道短直,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容易发展为败血症前期。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泌尿系统黏膜抵抗力降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后更易进展为败血症前期,需加强关注。
三、其他表现
1.胃肠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儿童在败血症前期出现胃肠道症状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拒食、哭闹等非典型表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败血症前期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胃炎、肠炎等,需注意鉴别。
2.意识改变:部分严重的败血症前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意识改变。这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紊乱。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在败血症前期出现意识改变时,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就医;儿童若出现意识改变,多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可能是败血症已经进展到较严重阶段的表现,需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