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接种后有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常见且轻,多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少见但可能严重。儿童、成人及特殊人群接种后不良反应有差异,过敏体质、患急性疾病者和孕妇接种需注意,有监测系统,一般反应可观察处理,严重反应需送医救治。
异常反应情况及特点
异常反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较为严重。例如,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表现为接种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严重程度不一;极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表现,需要立即进行抢救。不过,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概率极低,据相关大规模疫苗接种监测数据显示,其发生率在百万分之几的水平。
不同人群接种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差异及应对
儿童人群
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与成人有一定差异。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在接种后可能对疫苗成分的反应相对更敏感一些。例如,儿童接种后出现发热的概率可能相对稍高,但一般体温多为低热。对于儿童出现的局部红肿等情况,家长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避免儿童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儿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在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避免擦拭接种部位。同时,要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成人人群
成人接种乙脑疫苗后,一般反应的程度相对儿童可能较轻。局部反应通常红肿、疼痛等症状较轻,全身反应如低热、乏力等一般也较为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但成人如果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等,在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例如,本身有过敏性鼻炎的成人,接种后发生过敏性皮疹等过敏反应的概率可能较无过敏史的成人略高。所以,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在接种乙脑疫苗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评估接种风险。
特殊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这类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接种前,应详细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过敏史,包括对食物、药物等的过敏情况。如果既往明确对乙脑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疫苗中的某些蛋白质等,则禁止接种该疫苗。如果只是对其他物质过敏,需要医生评估接种的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患有急性疾病人群:如正在患有感冒、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人,应暂缓接种乙脑疫苗,待疾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因为在急性疾病期间,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更容易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而且疫苗的免疫效果也可能受到影响。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脑疫苗,除非在医生评估后认为接种的益处明显大于可能的风险。因为目前关于乙脑疫苗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的研究相对有限,为了避免可能对胎儿造成的潜在风险,通常不建议孕妇接种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原则
监测
在疫苗接种后,医疗机构会对受种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监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也有相应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通过医疗机构上报、接种单位报告等方式,对乙脑疫苗等各类疫苗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处理原则
对于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让受种者适当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即可。如果局部反应较重,如红肿范围较大、疼痛明显等,可以在24小时后适当进行热敷等处理,但要注意方法正确。对于全身反应较重,如高热持续不退、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者出现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医院,医生会根据具体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治疗、抗休克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