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发烧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内分泌疾病等;其他因素有药物热、环境因素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综合判断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根据体温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发成人发烧,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流感病毒感染时,患者多有高热、头痛、乏力等表现,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新冠病毒感染后,除发热外,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等。肺炎患者除发烧外,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细菌可通过空气吸入或血行播散等途径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多因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并繁殖所致。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常见,可引起支原体肺炎,患者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军营等人群聚集场所易流行。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同时伴有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遗传、环境等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过程。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导致成人发烧,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病情活动期常伴有发热症状,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关节组织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2.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引起发热,称为肿瘤热。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肿瘤细胞自身释放热源、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感染等有关,常表现为反复低热或高热,同时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淋巴瘤患者发热可为持续性或周期性,还可伴有盗汗、消瘦等症状,肿瘤细胞侵犯淋巴结及其他组织器官是其发病基础。
3.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或工作时易发生,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多为高热,同时伴有口渴、乏力、头晕、恶心等表现,高温环境导致机体散热障碍是主要原因,夏季高温时段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环境者易高发。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可出现低热,同时伴有心悸、多汗、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是发病机制。
三、其他因素
1.药物热: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发热,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癫痫药等,一般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停药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2.环境因素:除中暑外,长期处于不恰当的温度、湿度环境中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导致体温出现异常波动,但一般多为轻度体温变化,通过改善环境可恢复正常。
对于成人发烧,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综合判断病因。在处理发烧时,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根据体温及患者舒适度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体温不是很高且患者无明显不适时,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非药物方式处理;若体温较高或伴有明显不适,需进一步评估并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发烧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及全身情况;儿童发烧有其自身特点及处理原则,成人发烧处理时需注意与儿童区分,遵循相应的医疗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