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中暑相对少见但仍可能发生,其症状与夏季中暑有相似也有特点,一般有体温升高、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意识改变)、循环系统症状(心悸、血压变化)、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儿童有特殊行为改变,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易诱发基础疾病恶化,需密切观察各人群表现及时应对。
一、一般症状表现
1.体温升高
虽然冬季环境温度较低,但中暑患者核心体温仍会升高,一般可超过38℃。这是因为机体在高温环境下(即使是冬季相对温暖的室内或特殊保暖过度的环境),散热功能失调,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使体温异常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温升高可能更为迅速且波动较大;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对体温升高的耐受能力较弱,即使体温轻度升高也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2.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患者会感到头部昏沉、疼痛,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老年人则可能出现反应迟钝、行走不稳等情况,因为老年人本身脑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体温异常更容易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意识改变:轻度中暑时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儿童在意识改变方面可能更易被察觉,如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或过度兴奋后转为萎靡;老年人由于基础健康状况差异,本身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减退,中暑导致的意识改变可能被误认为是原有疾病的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3.循环系统症状
心悸:患者可能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因为体温升高使心脏负担加重,机体为了满足代谢需求,心脏需加快搏动来增加血液循环。儿童心率本身相对较快,中暑时心率增快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中暑引发的心悸可能会诱发原有心脏疾病的发作,需要密切关注。
血压变化:早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这是机体为了保证重要脏器供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休克等情况,可导致血压下降。儿童和老年人对血压变化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血压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血压波动可能更剧烈;老年人血压波动可能不典型,需通过持续监测来判断。
4.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由于体温升高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消化液分泌异常等,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儿童可能因为胃肠功能相对更脆弱,更容易出现频繁呕吐;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减退,中暑引发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后果。
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这是胃肠道受到体温异常影响后的应激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腹泻可能较为频繁,需要注意预防脱水;老年人腹泻可能会加重身体虚弱状况,需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特殊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
儿童冬天中暑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改变。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不爱玩耍、精神差,同时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异常,触摸额头、躯干等部位感觉比正常温度高。由于儿童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以及行为举止等多方面表现,一旦怀疑中暑要及时采取措施。
2.老年人
老年人冬天中暑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嗜睡,而体温升高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另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暑可能会诱发这些基础疾病的恶化。例如,糖尿病患者中暑可能导致血糖波动更大,难以控制;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大幅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所以对于老年人,要加强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的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