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在感染部位、常见病原体、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咽或喉部,全身症状相对轻,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血常规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下呼吸道感染累及气管、支气管、肺等,全身症状重,需胸部影像学等诊断,治疗根据病原体等采取相应措施且更注重个体化。
一、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腔、咽或喉部。鼻腔感染时可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咽部感染时可能有咽痛等表现;喉部感染则可能有声音嘶哑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成人相对症状可能稍轻但也可因病原体不同有不同表现,比如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全身症状更重。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气管、支气管感染时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若炎症较重可影响呼吸;肺部感染时除了咳嗽、咳痰外,还可能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氧合,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也有不同,儿童肺部感染可能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二、常见病原体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且不同季节可能有不同的优势病毒,比如冬季流感病毒感染相对多见。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同样有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儿童中,肺炎支原体也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年长儿中较为多见。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等因素会影响病原体的分布,比如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能更复杂。
三、临床表现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发热程度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时间较短,局部症状较突出,如鼻塞、流涕、咽痛等,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等表现。但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
下呼吸道感染: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发热程度可高可低,但往往持续时间较长,除了有咳嗽、咳痰等局部症状外,还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如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发绀等情况。不同年龄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差异,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可能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拒奶、呼吸急促等。
四、诊断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初步判断,一般血常规检查可作为辅助,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抗原检测等。
下呼吸道感染:除了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或胸部CT等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明确肺部感染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病原体检测如痰培养等可明确具体病原体,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儿童需特别注意物理降温的安全方法),若为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有特定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下呼吸道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等情况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也以对症支持为主,若为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且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更谨慎,根据病原体药敏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有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等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治疗时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化,考虑其生理特点和基础疾病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