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烧与中暑可通过体温指标、伴随症状、发病环境及特殊人群情况来区分。发烧初步判断标准为口腔温度超37.2℃、腋下超37℃、直肠超37.6℃,伴随症状围绕原发病因,发病环境宽泛;中暑与高温高湿环境密切相关,除体温升高外有特殊表现,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特殊情况需注意区分。
一、体温测量与基础判断
1.体温指标:发烧主要是指人体核心体温升高,通常以口腔温度超过37.2℃、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温度超过37.6℃作为发烧的初步判断标准。而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一般来说中暑时体温可能会明显升高,可超过38℃甚至更高,但单纯通过体温数值有时较难完全区分,还需结合其他表现。
二、伴随症状差异
1.发烧伴随症状:发烧可能伴随的症状有咳嗽、流涕(多提示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如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可能伴有较明显全身肌肉酸痛)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发烧伴随症状有所不同,但一般主要围绕原发病因相关表现。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导致的发烧,可能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导致的发烧,可能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中暑伴随症状:中暑除了体温升高外,还常伴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严重中暑时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等表现。例如热痉挛型中暑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常呈对称性;热衰竭型中暑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下降等;热射病型中暑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除高热外,还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抽搐等。
三、发病环境因素考量
1.发烧发病环境:发烧的发病环境相对较宽泛,不一定与高温环境直接相关,可在各种环境下因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在寒冷环境中因受凉也可能引发感冒发烧等情况。
2.中暑发病环境:中暑明确与高温、高湿环境密切相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段、高温车间、通风不良的室内等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就容易发生中暑。例如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在没有空调的闷热房间待较长时间等情况都容易诱发中暑。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判断中暑还是发烧时需格外注意。儿童发烧可能因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而儿童中暑时由于其生理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且儿童中暑往往与他们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有关,比如在夏季户外活动时间过长未及时补水降温等。对于儿童,若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体温升高同时伴有上述中暑的特殊伴随症状,要高度警惕中暑可能;若没有明显高温环境暴露史,出现体温升高及其他发烧相关伴随症状则更倾向于发烧。
2.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且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老年人发烧可能由多种慢性疾病相关感染等引起,而老年人中暑时,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中暑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且在判断时需注意其是否有高温环境暴露情况。例如老年人在夏季高温时若长时间待在闷热环境中,出现体温升高同时伴有中暑的相关表现,要及时判断处理,同时其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中暑或发烧的判断及处理,需综合考虑。
3.孕妇:孕妇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发生中暑,因为孕妇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且体温本身较非孕期略高。孕妇中暑时除了体温升高等表现外,还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而孕妇发烧可能因孕期抵抗力变化等多种原因引起,判断时要结合其是否处于高温环境等情况,若孕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不适,首先要考虑中暑可能,同时要注意与发烧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