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原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需戒烟、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及康复(呼吸、运动、营养)治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及严重程度,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还有氧疗、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稳定期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预后,无论处于何种病情阶段的患者均应戒烟,且需贯穿治疗始终。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措施,包括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短效剂,福莫特罗等长效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短效剂,噻托溴铵长效剂),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舒张支气管。
糖皮质激素:对于FEV<50%预计值且有临床症状及反复加重的患者,可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等),能改善症状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3.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COPD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体重指数(BMI)<21的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以维持呼吸肌功能等。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1.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常见诱因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空气污染、气温变化等。需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影像学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动脉血气分析可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其类型(Ⅰ型或Ⅱ型)等。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同稳定期,可选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能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和症状,常用药物如泼尼松,一般疗程5-10天。
抗生素:当患者出现脓性痰等细菌感染征象时,应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如轻中度加重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等,重度加重可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3.呼吸支持
氧疗:纠正低氧血症,一般使血氧饱和度(SpO)维持在90%-92%,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避免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中枢。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恶化,需考虑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COPD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药物选择要兼顾各疾病,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在康复治疗中要更关注运动安全性,运动强度应逐步增加。
2.儿童患者:儿童COPD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等相关,治疗上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谨慎选择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COPD患者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康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影响妊娠。
4.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时,治疗COPD的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需谨慎使用,在氧疗和机械通气时要注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