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做哪些检查
红斑狼疮相关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提示肾脏受累)、自身抗体检查(ANA是筛选常用指标,ds-DNA抗体与活动度相关,抗Sm抗体特异性高,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关)、补体检查(活动期总补体及C3、C4、C1q常降低)、免疫球蛋白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常增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对盘状红斑狼疮有诊断价值,肾脏活检对狼疮肾炎重要),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女性)检查需注意的不同事项。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可能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也可能减少,这些异常与疾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血细胞破坏等有关。例如,约1/3的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活动期患者。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提示肾脏受累,因为红斑狼疮易累及肾脏,肾脏受损后会出现这些尿液成分的改变。如大量蛋白尿提示肾小球病变较严重。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是筛选红斑狼疮的最常用指标,几乎所有红斑狼疮患者的ANA均为阳性,但特异性较低。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滴度高往往提示病情活动较明显。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在活动期患者中,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病情缓解时,其滴度可降低。
3.抗Sm抗体:是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较低,约20%-30%的红斑狼疮患者阳性。一旦出现抗Sm抗体阳性,对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在伴有神经精神狼疮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三、补体检查
1.总补体(CH50):和补体C3、C4在红斑狼疮活动期常降低,因为补体参与了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过程,疾病活动时补体被大量消耗,所以水平下降。C3降低较C4更常见,且对病情活动的提示作用更明显。
2.补体C1q:在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降低,尤其是伴有肾脏受累的患者,检测补体C1q有助于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
四、免疫球蛋白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常增高,尤其是IgG增高较常见,这与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有关。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1.皮肤活检:对盘状红斑狼疮有诊断价值,可见表皮萎缩、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病理改变。
2.肾脏活检:对于狼疮肾炎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通过肾脏活检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如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等,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例如,根据肾脏活检结果可区分是微小病变型还是弥漫增生型等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及预后有所不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红斑狼疮在检查时需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血常规中血细胞的变化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同时儿童在进行肾脏活检等有创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术后护理等问题,要更加谨慎操作以确保安全,密切观察术后反应。
2.老年患者:老年红斑狼疮患者在检查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有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会影响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的解读,在进行一些有创检查时,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3.妊娠女性:妊娠女性进行红斑狼疮相关检查时,要注意一些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例如,抗核抗体等检查本身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在进行肾脏活检等有创检查时,要权衡利弊,充分告知风险,因为妊娠期间进行有创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流产等风险。同时,自身抗体的变化在妊娠期间可能会有特殊表现,需要结合妊娠的生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