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区别
急性支气管炎是自限性下呼吸道疾病,起病急、病程短,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等,影像学多正常或仅肺纹理增粗,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或以上,症状有咳嗽、咳痰、喘息等,影像学可见肺纹理增粗等改变,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一、定义与病程时长
1.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自限性的下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一般为3-10天,多在3周内好转,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数周。其发病无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异性,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相对更易患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粉尘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既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基础。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长期吸烟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另外,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粉尘、化工粉尘等)、大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也是重要病因,患者多有长期的呼吸道疾病病史。
二、症状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痰,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很少超过38.5℃,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病程中症状随病情发展有一定变化,早期主要是呼吸道的炎症刺激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咳痰可能会有变化,但整体病程较短。
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一般晨间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或气急,早期在劳累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可出现气急,病情迁延不愈,症状会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不同患者之间症状严重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处于急性发作期等因素相关。
三、影像学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这是因为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支气管的炎症,尚未累及肺部实质,所以影像学上无明显的肺部实质性病变表现,对于诊断主要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结构和肺部组织的改变,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到相应的肺部纹理等的异常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使用平喘药物,如氨茶碱等,如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无需使用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促进患者恢复,由于病程短,一般预后较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镇咳药物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对症处理。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镇咳祛痰,可选用盐酸氨溴索、复方甘草合剂等;平喘,可使用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关注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以维持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