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是引起风疹的病原体,呈球形、有包膜和刺突,核心为单股正链RNA,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垂直传播;风疹临床表现分儿童及成人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预防措施包括主动免疫(接种风疹疫苗)、被动免疫(注射风疹免疫球蛋白)和一般预防措施(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等)。
一、风疹病毒的基本介绍
风疹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它是引起风疹的病原体,风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形态结构
风疹病毒呈球形,病毒颗粒外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其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二)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感染者的口、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当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以飞沫形式排出,健康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风疹病毒容易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2.垂直传播: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多种先天性缺陷。
二、风疹的临床表现
(一)儿童及成人风疹
1.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
2.前驱期:较短,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口腔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黏膜光滑,无科氏斑。
3.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一般2-3天内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出疹期可伴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胎儿感染风疹病毒后,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受阻,可出现多种先天性缺陷。如新生儿出生时可表现为低出生体重、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生后心脏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等)、眼部畸形(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神经系统异常(如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等。
三、风疹病毒的检测方法
(一)病毒分离
采集患者的咽拭子、血液等标本,接种到适宜的细胞培养中,如人羊膜细胞、兔肾细胞等,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来检测风疹病毒。但病毒分离操作较为复杂,且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和技术。
(二)血清学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可长期存在,若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也提示近期有风疹病毒感染。
2.血凝抑制试验:利用风疹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通过检测血清中能抑制这种凝集现象的抗体来诊断风疹病毒感染。
四、风疹的预防措施
(一)主动免疫
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目前常用的风疹疫苗有单价风疹疫苗和麻风腮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一般婴儿在1岁左右可接种风疹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保护机体免受风疹病毒感染。对于未接种过风疹疫苗且未感染过风疹的人群,尤其是育龄妇女,接种风疹疫苗可有效预防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二)被动免疫
对于接触过风疹患者的易感人群,如孕妇等,可注射风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但被动免疫的保护时间较短,且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常规预防措施,主要用于特定的高危人群紧急预防。
(三)一般预防措施
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以减少感染风疹病毒的机会。对于孕妇来说,在风疹流行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接触风疹患者,一旦接触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