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哮喘的表现
宝宝哮喘有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喘息、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痰液、呼吸急促;非典型症状有运动后出现症状、夜间症状加重;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多以反复咳嗽等不典型表现为主,幼儿期喘息等逐渐典型,学龄前期症状更易识别;还伴有胸闷等伴随症状,若未有效控制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气道重塑等风险,且常与过敏体质相关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
一、典型症状
1.喘息
宝宝哮喘发作时最典型的表现是喘息,多为发作性,呼吸时可听到高调的哮鸣音,这种喘息往往在夜间或清晨较为明显。从病理生理角度看,是由于气道痉挛,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产生湍流而形成哮鸣音。例如,有研究表明,哮喘患儿气道存在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气流受限,从而引发喘息症状。
2.咳嗽
咳嗽也是宝宝哮喘常见的表现,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尤其是在婴幼儿中。其机制可能与气道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有关。一些研究发现,哮喘患儿气道内存在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如嗜酸性粒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刺激气道感受器,引起咳嗽反射。
3.气促
宝宝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正常婴幼儿呼吸频率相对较快,但哮喘患儿的气促是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的异常增快。这是因为气道狭窄,气体交换受阻,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会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
二、非典型症状
1.运动性哮喘表现
部分宝宝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哮喘症状。运动时宝宝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气道受到机械刺激,同时运动导致体温下降,气道黏膜温度降低,诱发气道痉挛,从而出现喘息、咳嗽、气促等哮喘表现。例如,有研究对运动后哮喘患儿进行观察,发现运动后气道阻力明显增加,与气道炎症基础上的运动诱发的痉挛有关。
2.夜间症状
夜间宝宝哮喘症状往往会加重。这可能与夜间人体的生物钟变化有关,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气道平滑肌收缩加剧,且夜间气道分泌物积聚等因素有关。宝宝夜间可能会从睡眠中憋醒,出现喘息、咳嗽加重等情况,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1.婴儿期(1岁以内)
婴儿哮喘表现多不典型,常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续不缓解。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因为呼吸急促会影响宝宝吃奶时的呼吸与吞咽协调。婴儿的胸廓相对较柔软,哮喘发作时呼吸运动可能更为费力,表现为肋间肌、胸骨上窝等部位的凹陷(三凹征)较为明显,这是由于气道狭窄,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导致的。
2.幼儿期(1-3岁)
此阶段宝宝哮喘症状逐渐典型化,喘息发作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咳嗽、气促。在活动时喘息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宝宝可能会因为喘息而不愿意活动。而且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够表达一些不适,但表述可能不太准确,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呼吸等情况的变化。
3.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宝宝哮喘表现与幼儿期有相似之处,但对疾病的认知开始发展,能够配合一些简单的呼吸相关检查等。此阶段哮喘发作时的症状相对更易被识别,如明显的喘息、咳嗽、气促等,并且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如不愿意参加剧烈活动等体现出哮喘对其生活的影响。
四、伴随症状及相关风险
1.伴随症状
宝宝哮喘发作时可能伴有胸闷不适,尤其是年长儿可能会表达胸闷,但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等。另外,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与普通感冒不同。
2.相关风险
如果宝宝哮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喘息、气促会导致机体缺氧,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等。而且频繁的哮喘发作可能会导致气道重塑,使气道狭窄进一步加重,增加治疗的难度。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哮喘往往与其他过敏症状如湿疹等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哮喘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