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表现,关节症状包括多数患者的晨僵(超1小时具意义、与炎症相关、时长与活动度相关等)及最早出现的对称性关节疼痛(可涉小大关节、活动后缓解休息易复发)和肿胀(滑膜炎症致增厚积液等、女性等表现或有差异);关节外表现有较特异的类风湿结节(多在关节隆突等皮下、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提示病情活动期等)、呼吸系统表现(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病变等、年龄大等可能加重症状)、心血管系统表现(心包炎等、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女性绝经后等表现风险可能不同)。
一、关节症状
1.晨僵:
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晨僵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临床意义。这种晨僵与关节的炎症状态相关,夜间休息时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炎症介质积聚,晨起后活动时炎症反应使关节僵硬,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基础上的炎症而更易出现晨僵,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影响晨僵的程度。
例如研究发现,约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有晨僵表现,且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的活动度相关,持续时间越长往往提示关节炎症越活跃。
2.关节疼痛与肿胀:
疼痛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多呈对称性,可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累及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刺痛等,活动后可能有所缓解但休息后易复发。肿胀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引起,受累关节局部出现肿胀、压痛,在女性患者中,由于内分泌等因素可能使关节肿胀的表现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合并骨质增生等情况,肿胀表现可能与单纯类风湿关节炎的肿胀有所差异。
多项临床研究统计显示,约7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发症状为关节疼痛,且肿胀的关节往往是炎症活跃的部位,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早期的滑膜增厚和关节腔积液情况。
二、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
是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腕部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压痛。其发生与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类风湿结节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类风湿结节的出现可能影响整体健康状况评估,女性患者在类风湿结节的发生和发展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受激素等因素调节。
研究表明,约20%-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类风湿结节,且类风湿结节的存在与关节破坏等不良预后相关,通过皮肤活检等可明确诊断类风湿结节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2.呼吸系统表现:
可出现胸膜炎或胸腔积液,患者可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肺部还可能出现间质病变,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肺功能减退的基础,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的呼吸系统表现可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女性患者在呼吸系统受累时的症状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与男性有所差异,比如胸腔积液的症状表现可能在女性中因胸廓等结构特点而有所不同。
临床统计显示,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呼吸系统受累情况,通过胸部X线、CT等检查可发现胸膜炎、胸腔积液或肺间质病变等表现。
3.心血管系统表现:
可出现心包炎,患者可有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心内膜炎、心肌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慢性炎症状态有关。年龄较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合并炎症导致心血管受累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表现和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相关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心血管系统的受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