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病因有病毒和细菌感染,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治疗以对症为主并注意休息等,预防需增强抵抗力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感冒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常见病因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流感病毒容易导致多人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通常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或者直接由细菌感染引发。比如,当人体抵抗力较低时,溶血性链球菌可侵入上呼吸道引发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病毒性咽炎、喉炎: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病毒性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咽结膜热:常发生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有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减轻鼻黏膜充血的药物,如伪麻黄碱等;有频繁咳嗽的患者,可使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预防: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呼吸道隔离,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不同人群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感冒时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不典型,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在护理儿童感冒时,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退热措施,避免发生高热惊厥。同时,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选用儿童专用的感冒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较低,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容易并发肺炎等并发症。老年人患感冒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咳嗽加重、咳痰增多、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孕妇:孕妇患上呼吸道感染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感冒时,症状较轻的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等方式缓解;症状较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容易加重,且可能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这类人群应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在治疗上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和感冒的治疗,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