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的症状
盘状红斑狼疮有皮肤症状、全身症状及系统受累相关症状。皮肤症状包括典型盘状红斑(好发头面部,儿童表现可能不同,日晒后加重,部分有黏膜损害)、皮肤萎缩与瘢痕;全身症状有发热(无规律)、乏力、关节痛(约80%患者,多关节对称,一般不畸形)、肌肉无力(上肢近端常见);系统受累相关症状有少数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致肾脏受累(蛋白尿等)、部分有眼部受累(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可出现血液系统受累(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一、皮肤症状
1.红斑表现
典型盘状红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直径一般为0.5-3cm左右,红斑上覆盖有粘着性鳞屑,将鳞屑剥去,可见其下有角质栓,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突起,栓嵌入毛囊口内,这是盘状红斑狼疮较特征性的表现。好发于头面部,尤其是颧骨部位,呈蝶形分布相对少见,但头面部是常见受累区域。在儿童患者中,皮肤红斑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颜色相对较鲜艳,且可能因皮肤薄嫩而更容易出现糜烂等情况。对于有长期日光暴露史的患者,红斑往往在日晒后加重,这是因为紫外线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损害,与患者的生活方式中是否注意防晒密切相关。
黏膜损害:部分患者会出现黏膜红斑、糜烂,常见于口唇部位,表现为口唇部红斑、脱屑、糜烂等,影响患者的进食等日常活动。在女性患者中,口唇黏膜受累可能会对其社交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其心理状态。
2.皮肤萎缩与瘢痕:随着病情进展,红斑部位可能出现皮肤萎缩,皮肤变薄、发亮,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明显。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如头面部的盘状红斑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凹陷性瘢痕,影响外观。对于儿童患者,皮肤萎缩和瘢痕的形成可能会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因为儿童皮肤处于不断发育阶段,瘢痕可能限制皮肤的正常伸展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中度发热。发热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在儿童患者中,发热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儿童自身表述病情的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其他伴随症状。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乏力都会对其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例如儿童可能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剧烈活动等。
3.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痛:约有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如手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轻度隐痛,有的则较为明显。关节痛往往呈对称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痛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在女性患者中,月经周期等因素可能会对关节痛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鉴别。
肌肉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尤其以上肢近端肌肉较为常见,如抬举物体困难等。肌肉无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例如穿衣、梳头、上下楼梯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儿童患者中,肌肉无力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三、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1.肾脏受累:少数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而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蛋白尿是肾脏受累的重要指标之一,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超过0.5g则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在儿童患者中,肾脏受累的表现可能相对隐匿,需要定期进行尿常规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2.眼部受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可影响视力。对于长期患有盘状红斑狼疮的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处理,避免视力受损。
3.血液系统受累:可能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表现为面色苍白、易感染、皮肤瘀点瘀斑等。贫血患者会有乏力加重等表现,白细胞减少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则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在特殊人群如孕妇患者中,血液系统受累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