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手足口病有前驱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和手足皮疹、发热,少数重症会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老年成人及有基础疾病的成人患病有特殊特点,如老年成人病情进展快、有基础疾病成人易因手足口病致基础疾病加重等,需关注各方面表现及做好相应监测和治疗。
一、前驱症状
部分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天,但这些症状不具特异性,易被忽视。
二、典型症状
1.皮疹表现
口腔黏膜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内侧等部位,初始为红色小丘疹,很快转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浅溃疡,患者会感到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尤其在进食辛辣、过烫食物时疼痛加剧。不同性别、年龄的成人可能因口腔敏感度差异,对疼痛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比如年轻成人可能更能耐受疼痛,但仍会影响日常的饮食摄入和生活质量。
手足皮疹:手、足部位出现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之一。皮疹最初为红色斑丘疹,随后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个别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瘙痒感。一般来说,手足皮疹的分布呈对称性,数量不等,随着病情发展,皮疹会逐渐消退,不留瘢痕。
2.发热情况
多数成人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为2-7天。发热时患者可能会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糖尿病患者,发热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而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的成人,发热可能会打乱其日常的作息节奏。
三、重症表现
少数成人手足口病患者病情可能会进展为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
1.神经系统受累
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易惊、烦躁不安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精神差、意识障碍,如昏迷等。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可能相似,但成人的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若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干预。
还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抽搐发作时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意外伤害,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成人,手足口病诱发的抽搐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2.呼吸循环衰竭
呼吸浅快、节律不整,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是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生命支持治疗,且由于涉及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不同性别、年龄的成人在应对呼吸循环衰竭时,身体的代偿能力不同,治疗方案的调整也需要更加精准。
四、特殊人群特点
1.老年成人
老年成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同时,老年成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足口病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例如发热可能会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护理老年手足口病患者时,需要更加注重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以及基础疾病的病情观察。
2.有基础疾病的成人
如糖尿病患者,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应激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对于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成人,患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因为其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出现病毒的播散和感染的加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抗病毒治疗与基础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
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成人,手足口病导致的发热、心率加快等情况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变化,如是否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