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尿路感染和膀胱炎的区别
女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因及易感因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有差异,育龄女性、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尿路感染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及相应治疗,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刺激征,膀胱炎属下尿路感染,有特定病因、易感因素、诊断及治疗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女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病原体可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
女膀胱炎:属于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主要是膀胱黏膜被病原体侵袭而引发的炎症,发病部位局限在膀胱。
二、临床表现差异
女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患者常出现发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酸痛、胀痛等;下尿路感染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耻骨上膀胱区不适等,但一般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
女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典型的膀胱刺激征,即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白天可多达十余次,夜间也可数次)、尿急(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很难控制)、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烧灼感、刺痛感等),部分患者尿液可呈浑浊状,少数严重者可能出现血尿,但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相对少见。
三、病因及易感因素
女尿路感染:
病因:多种病原体均可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其次还有葡萄球菌、真菌等。
易感因素: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近,更容易被肠道细菌污染。性生活是重要诱因之一,性生活时可将周围细菌带入尿道引发感染;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尿路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也易患尿路感染。
女膀胱炎:
病因: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占绝大多数。
易感因素:除了女性生理结构因素外,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冲刷病原体的作用减弱,使病原体更容易在膀胱内定植;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黏膜处于充血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经期卫生不良,如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等,也容易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
四、诊断方法区别
女尿路感染: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沉渣镜检可见细菌,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敏情况。
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复杂的尿路感染,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基础疾病。
女膀胱炎:
尿液检查:尿常规同样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但一般不需要常规进行复杂的影像学检查,除非怀疑有复杂因素导致的膀胱炎。
五、治疗原则
女尿路感染:
一般治疗: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注意休息。
抗感染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上尿路感染病情较重时多需静脉给药,下尿路感染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女膀胱炎:
一般治疗:同样需要多饮水、多休息。
抗感染治疗: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口服给药即可,疗程相对上尿路感染较短,一般3-7天左右,但具体需根据病情而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尿路感染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孕期女性发生尿路感染需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性生活前后的清洁。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尿路感染时容易迁延不愈,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尿道黏膜萎缩,容易发生膀胱炎和尿路感染,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等改善局部黏膜状况,降低感染风险,日常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