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前兆有多种症状,包括体温变化相关的体温轻度升高、皮肤温度异常;神经系统相关的头晕、头痛、乏力;消化系统相关的食欲不振、恶心;还有口渴、出汗异常等。体温轻度升高时核心体温可达37.5-38.5℃左右,儿童因体温调节功能未完全发育、老年人因调节功能衰退易出现,皮肤温度会升高;头晕是脑部血液循环不足或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孕妇等易出现,头痛与头部血管受高温影响有关,儿童表述不清晰、高血压患者易加重,乏力因高温下能量消耗和代谢紊乱;食欲不振因高温影响胃肠消化酶活性,胃炎患者更明显,恶心因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失调;口渴是机体高温失水的提醒,低盐饮食者更明显,出汗前期增多后期因脱水减少,婴幼儿出汗情况不典型。
1.体温变化相关症状
体温轻度升高:中暑前兆时人体体温开始出现变化,一般核心体温会轻度升高,通常可达到37.5-38.5℃左右。这是因为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和产热平衡被打破,开始出现产热相对增多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出现体温的波动变化;而对于老年人,其体温调节功能衰退,也较易在中暑前兆时出现体温的异常轻度升高。
皮肤温度异常: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触摸时会感觉比平时发热。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但如果散热出现障碍,皮肤温度就会上升。比如长时间在炎热户外工作的人群,在中暑前兆时皮肤温度升高会比较明显;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其外周血液循环可能较差,在中暑前兆时皮肤温度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温度升高的趋势。
2.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头晕:会感觉头部昏沉、眩晕,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因为高温导致脑部血液循环相对不足,或者神经系统受到高温影响出现功能紊乱。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对于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在中暑前兆时更容易出现头晕,这是因为孕妇的心肺负担增加,高温下更易影响脑部供血。
头痛:头部会有疼痛感觉,可能是胀痛或跳痛等。主要是由于头部血管受高温影响,出现血管扩张或痉挛等情况。儿童在高温环境中如果出现中暑前兆,头痛相对成人可能表述不清晰,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间接表现;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在中暑前兆时头痛可能会加重,因为高血压本身就有血管压力因素,高温进一步影响血管状态。
乏力:全身感觉疲倦、没力气,活动能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在高温环境下能量消耗增加,且代谢紊乱,能量产生和利用出现问题。比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劳作的人群,很快会出现乏力症状;对于肥胖人群,由于基础代谢率高,在中暑前兆时更易乏力,因为高温下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来维持,而代谢紊乱影响能量供应。
3.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不想进食。这是因为高温影响胃肠道的消化酶活性等功能,导致消化功能受抑制。例如在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有中暑前兆时食欲不振的情况;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如胃炎的患者,在中暑前兆时食欲不振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其胃肠道本身就处于相对敏感状态,高温进一步加重不适。
恶心:有胃部不适、想要呕吐的感觉。是由于胃肠道受高温影响,蠕动和消化功能失调,刺激胃部神经。儿童在中暑前兆时如果出现恶心,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中暑前兆时恶心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4.其他相关症状
口渴:感觉口腔、咽喉干燥,有强烈的喝水欲望。这是机体在高温下失水,通过口渴来提醒机体补充水分。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处于高温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口渴的中暑前兆;对于低盐饮食的人群,由于体内电解质平衡易受影响,在中暑前兆时口渴可能会更明显,因为低盐状态下机体对水分的需求感知不同。
出汗异常:前期可能会出汗增多,后期可能出汗减少。初期在高温环境下为散热会出汗增多,而当机体脱水严重时出汗会减少。比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劳作的人,前期出汗多,后期可能因脱水出汗减少;对于婴幼儿,其汗腺发育不完善,在中暑前兆时出汗情况可能不典型,但也会有相应变化,需要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