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情况。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各年龄段发热、寒战等表现及不同人群特殊表现)和局部感染灶表现(可找到原发感染灶及不同人群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见白细胞等变化,血培养是金标准,降钙素原检测有提示作用;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肺部病变,超声可查找原发感染灶,需综合判断后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全身症状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败血症患者通常会有发热表现,可呈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或低热(体温在37.3~38℃左右),但新生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体温表现可能不典型,新生儿可能体温不升,老年人可能体温波动较小。同时还会有寒战、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儿童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
成人可能会感觉全身极度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老年人则可能在原有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精神状态进一步变差,比如原本能自理的老人突然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新生儿除了体温、精神问题,还可能有体重不增等表现。
(二)局部感染灶表现
多数患者可找到原发感染灶,如皮肤感染时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常见于疖、痈等皮肤感染;肺部感染时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表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原发感染灶有差异,比如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相对常见,新生儿脐部感染较为多见等。儿童如果是耳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可能会有耳部疼痛、流脓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有变化,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30)×10/L,也有少数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一般>80%,还可出现核左移现象,如中性粒细胞中出现幼稚细胞等。对于新生儿,其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白细胞总数在(15~20)×10/L左右,若有败血症,白细胞可能出现异常增高或降低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白细胞反应可能不敏感,白细胞总数变化可能不典型。
(二)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无菌操作采集患者血液,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如果能培养出致病菌,即可明确诊断。但血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需要24~72小时才能出结果,而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采血阳性率更高。对于已经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血培养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新生儿由于血容量少,采血时要特别注意操作规范,且血培养标本量要足够。老年人采血后要注意按压止血等,避免出现局部血肿等情况。
(三)降钙素原(PCT)检测
PCT水平升高对败血症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败血症患者PCT通常会明显升高,一般>0.5ng/ml,且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PCT水平可能越高。但PCT升高还可见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如严重肺炎、重症胰腺炎等,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儿童检测PCT对于败血症的辅助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其临床意义与成人相似,但要考虑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比如儿童正常PCT水平范围与成人不同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胸部X线或CT
如果怀疑有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病变,如肺炎的浸润影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胸部影像学表现有差异,儿童肺炎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斑片状阴影等,老年人肺炎可能阴影不典型,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等。胸部CT对于肺部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能发现一些微小的病灶等。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查找原发感染灶,如腹部超声可发现腹腔内感染病灶、泌尿系统超声可发现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病变等。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进行超声检查时要考虑其心脏功能等情况对检查的影响。
综合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为败血症。如果高度怀疑败血症,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