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等致肺容积增大伴气道壁破坏且病变局限的病理状态,发病与局部气道阻塞等有关,有相应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需与相关病变鉴别,治疗要避免危险因素,合并感染抗感染,病变局限无症状定期随访,有症状评估后考虑干预,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通常是由于局部的气道阻塞引起,比如局部的气道炎症、异物、肿瘤等导致气道部分阻塞,使得气体进入肺泡后排出受阻,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融合形成局限性的肺气肿。例如,局部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导致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局部气道狭窄,气体进出不畅,逐步引发局限性肺气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早期局限性肺气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相应局部区域的呼吸困难,活动后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但相对来说症状较局限,不像弥漫性肺气肿那样广泛。比如局限在肺上叶的肺气肿,可能在活动量稍大时才会感觉到气促。
2.体征表现:体格检查时,病变部位可能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可能减弱等,但由于病变局限,体征也主要集中在相应局部区域。
三、影像学表现
1.胸部X线:可见局部肺组织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病变部位肺组织体积可能稍增大。例如,在胸部X线片上能观察到某一肺叶或肺段区域的透亮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区域。
2.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局限性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可明确看到局部肺泡的异常扩张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等。比如通过高分辨率CT可以精准定位局限性肺气肿所在的具体肺组织区域,观察肺泡结构的破坏程度等。
四、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本身的弹性等功能会有所下降,相对更容易发生肺气肿相关病变,局限性肺气肿也不例外,老年人发生局部气道退变等情况后更易出现局部肺气肿。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引起气道炎症等,增加局部气道阻塞的风险,从而诱发局限性肺气肿。另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吸入过多有害颗粒等,也会对局部气道造成损害,增加患病几率。
3.病史因素:有局部肺部感染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局部肺炎等疾病,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气道狭窄等改变,进而引发局限性肺气肿。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等情况,结合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来明确是否存在局限性肺气肿以及其具体范围等。
2.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类似肺部病变鉴别,比如肺大疱,肺大疱也表现为局部肺组织的含气腔隙,但肺大疱一般是单个或多个较大的含气囊腔,边界清楚,而局限性肺气肿是弥漫的肺泡扩张;还需要与肺部肿瘤等病变鉴别,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如增强CT等排除肿瘤等其他病变导致的局部肺组织改变情况。
六、治疗与管理
1.治疗原则:首先要避免危险因素,如戒烟、脱离污染环境等。如果合并有感染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对于局限性肺气肿本身,一般如果病变较局限且没有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如果病变影响肺功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手术等干预,但手术等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等情况。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局限性肺气肿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相关情况,多与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需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后进行针对性处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患局限性肺气肿时,往往同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用药等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同时要加强对其呼吸功能的监测,鼓励其进行适度的呼吸康复锻炼等,但要注意锻炼强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