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包括晨僵(晨起关节僵硬超1小时有诊断价值,病情活动期明显,影响日常活动且个体差异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对称,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等关节,活动时加重,缓解期不消失);关节外症状有类风湿结节(多在关节隆突及受压皮下,提示病情活动期,影响外观和功能)、疲劳乏力(全身疲劳难缓解,影响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发热(部分低热少数高热,与关节炎症免疫激活有关,提示病情活动)、呼吸系统症状(胸膜炎致胸痛、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致咳嗽、气短,影响呼吸功能)、血液系统表现(贫血、血小板增多,需监测血常规指标)
一、关节症状
1.晨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晨僵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这种晨僵症状在病情活动期较为明显,其发生机制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的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等有关,随着病情进展,晨僵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且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比如影响患者早晨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操作,不同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病情的活动程度相关。
2.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呈对称性,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关节肿胀是由于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组织炎症性水肿引起,肿胀的关节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患者会感觉关节部位发紧、肿胀不适,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例如手指关节肿胀可能导致握力下降,无法完成正常的抓握动作,这种疼痛和肿胀在病情活动时加重,缓解期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
二、关节外症状
1.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发生在关节隆突部位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腕部、足跟等部位。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压痛。其形成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下组织有关,出现类风湿结节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结节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压迫,比如足跟部的类风湿结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导致行走时疼痛不适,通过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发现结节的存在情况,其数量和大小变化也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2.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劳、乏力,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可能与炎症因子的释放、机体代谢紊乱以及疾病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下降,比如原本可以轻松爬几层楼梯,患病后会感到力不从心,这种疲劳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活动耐力明显降低,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3.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的原因与关节炎症反应导致的机体免疫激活有关,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高热可超过38.5℃,发热时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寒战、不适等症状,发热的出现通常提示病情处于活动阶段,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以及结合其他症状来综合评估病情,对于发热的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关节症状是否加重等情况。
4.呼吸系统症状:可能出现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等;还可能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胸膜炎引起的胸痛与呼吸运动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重,胸腔积液较多时会导致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疾病导致的气短在活动后明显加重,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可以发现肺部的病变情况,对于有呼吸系统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肺部受累情况。
5.血液系统表现:可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慢性炎症、铁利用障碍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加重等表现。还可能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与疾病的炎症活动相关,血小板增多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贫血的程度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情况,对于血液系统表现的监测有助于全面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