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和扁桃体发炎的区别
支气管炎与扁桃体发炎在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上有不同。支气管炎发病在气管、支气管,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表现为咳嗽、咳痰等,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扁桃体发炎发病在口咽部扁桃体,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表现为咽痛等,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
一、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等生理特点,更易因感染等因素引发支气管炎,且不同年龄段儿童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分布等可能有差异,比如婴幼儿以病毒感染相对多见等。成年人则可能因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患支气管炎风险,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支气管黏膜长期受刺激,更易发生炎症。
扁桃体发炎:发病部位为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在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儿童时期扁桃体发炎较为常见,不同年龄儿童扁桃体炎的病原体也有特点,比如学龄前儿童可能链球菌感染相对多。成年人也可发生扁桃体发炎,一些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更易反复出现扁桃体发炎情况。
二、病因
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遭受病毒和细菌感染引发支气管炎,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并发支气管炎。成年人若有受凉等情况,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成年人支气管黏膜防御功能受损,感染后更易发展为支气管炎。
非感染因素:空气污染、化学物质刺激(如二氧化硫、氨气等)、寒冷空气刺激等。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支气管受刺激,患支气管炎风险增加,比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
扁桃体发炎:
感染因素: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毒感染也较为常见,如腺病毒等。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易相互传播病原体引发扁桃体发炎,比如幼儿园儿童之间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扁桃体炎。成年人若过度劳累、受凉等使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被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扁桃体发炎,一些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扁桃体发炎后更难恢复且易反复。
非感染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用嗓等也可能诱发扁桃体发炎,但相对感染因素来说占比较小。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可伴有喘息、气短等症状。儿童患支气管炎时咳嗽症状可能相对较明显,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增快、呛奶等,而成年人咳嗽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人可能有低热。例如,病毒性支气管炎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咳嗽以干咳为主;细菌性支气管炎可能咳痰较明显,可伴有发热等。
体征:双肺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儿童听诊时啰音可能更易听到,且因儿童气管较细,喘息时可听到明显的哮鸣音等。
扁桃体发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扁桃体发炎时咽痛可能导致拒食等情况,发热程度可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发热相对较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成年人扁桃体发炎咽痛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发热程度也因人而异,部分人还可出现乏力等全身不适。
体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儿童扁桃体肿大时可能影响呼吸,尤其是过度肿大时可出现睡眠打鼾等情况,医生检查时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明显,有时有黄白色渗出物。
四、诊断方法
支气管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等情况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支气管有无炎症改变,儿童胸部X线检查相对更常用,可观察肺部纹理等情况。
扁桃体发炎:
体格检查:医生检查扁桃体情况,观察扁桃体大小、充血程度、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儿童进行咽拭子培养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