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败血症有全身症状、局部感染表现及器官功能损害表现。全身症状有高热、低热(儿童体温波动大、有基础疾病者发热顽固)及伴发的寒战;局部感染表现包括皮肤及软组织、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应症状;器官功能损害表现涉及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感染性休克)、神经系统(神志改变)、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同年龄及基础疾病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全身症状
(一)发热
1.表现:急性败血症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现为低热,但相对较少见。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从病史角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更顽固。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是急性败血症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其机制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从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二)寒战
1.表现:在发热的同时,患者往往会伴有寒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可使患者感觉寒冷。这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为了达到新的调定点而出现产热增加的表现,寒战就是产热增加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于儿童患者,寒战可能会影响其舒适度,需密切关注;对于老年患者,寒战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因为寒战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
二、局部感染表现
(一)原发感染灶表现
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若原发感染灶在皮肤及软组织,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化脓、溃疡等情况。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局部会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原发感染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感染扩散相对较快;老年患者由于皮肤修复能力下降,感染后恢复相对缓慢。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因为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差,易发生破损而继发感染。
2.呼吸道感染:若原发感染灶在呼吸道,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导致的败血症,患者会有咳嗽、咳脓痰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胸痛。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发展为败血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儿童呼吸道感染后若未及时控制,也容易引发败血症,因为儿童呼吸道防御功能相对较弱。
3.泌尿系统感染:原发感染灶在泌尿系统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会有尿路刺激征及腰痛等表现。老年女性由于尿道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泌尿系统感染后发生败血症的概率也会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三、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一)心血管系统
1.表现:可出现心率加快,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其机制是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时病情可能更为凶险,因为其心血管储备功能已受限;儿童患者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感染性休克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二)神经系统
1.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这是由于毒素和炎症介质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婴幼儿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拒食、尖叫等;老年患者发生败血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因为老年患者脑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感染后更易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三)呼吸系统
1.表现: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是感染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对于长期吸烟者,呼吸系统本身存在一定损害,发生败血症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更明显;儿童患者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干预。
(四)消化系统
1.表现: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发生败血症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患者,发生败血症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