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和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先天性尿道狭窄和后天性尿道狭窄)以及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阴道炎蔓延和前列腺炎蔓延)。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且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经尿道外口逆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在性生活活跃期的女性中,性活动可能会将周围的细菌挤入尿道,增加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机会。对于男性,如果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也可能因尿液引流不畅,使大肠埃希菌容易在尿道内定植而引发感染。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导致尿道炎。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尿道外口等途径进入尿道引起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更容易发生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尿道炎。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年轻人性活动频繁,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导致尿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一方感染,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很容易传染给另一方,女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瘙痒、尿频等症状,男性可能表现为尿道刺痛、分泌物增多等。
3.淋球菌感染
淋球菌感染引起淋病性尿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一些性混乱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淋病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淋球菌,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很容易被感染。男性感染淋球菌后,早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女性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部分人仅表现为尿道不适、白带增多等,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他人。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如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等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使尿道的防御屏障受损,从而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尿道炎。例如,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器械可能会擦伤尿道黏膜,若术后没有做好尿道的清洁护理,就容易发生感染。对于有尿道狭窄等需要反复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的患者,发生尿道炎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多次的器械操作会增加尿道黏膜损伤的概率。
2.性生活损伤
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的擦伤。尤其是女性,性生活时如果动作粗暴或者性伴侣的生殖器不清洁,更容易造成尿道外口及尿道黏膜的损伤。这种损伤会使尿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发尿道炎。年轻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较频繁,且尿道结构特点,性生活损伤后发生尿道炎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三、尿道梗阻
1.先天性尿道狭窄
一些患者出生时就存在尿道狭窄,如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瓣膜等。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积聚,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尿道炎。儿童时期如果发现先天性尿道狭窄,若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尿液的长期潴留会逐渐加重尿道的感染情况,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2.后天性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尿道肿瘤等可引起后天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会堵塞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道肿瘤会压迫尿道,使尿道腔变窄。尿液排出不畅时,细菌容易在尿道内滋生,从而引发尿道炎。例如,老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增生,随着病情进展,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梗阻,进而容易并发尿道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以及尿液引流不畅,也容易发生尿道梗阻相关的尿道炎,尤其是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
女性的阴道与尿道相邻,当患有阴道炎时,如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阴道内的病原体可能会蔓延至尿道,引起尿道炎。例如,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白色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可通过阴道与尿道的解剖关系,逆行侵入尿道,导致尿道炎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内环境容易发生改变,更容易患阴道炎,进而增加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2.前列腺炎蔓延
男性的前列腺与尿道相邻,当前列腺发生炎症时,如慢性前列腺炎,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尿道,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存在炎症细胞等,这些炎症物质可通过前列腺导管进入尿道,导致尿道感染。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也更容易出现前列腺炎蔓延至尿道引发尿道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