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对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均有损害。在血液系统可抑制造血干细胞、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在免疫系统可使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在神经系统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且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有差异,如儿童、女性孕期、老年人等有不同表现。
1.造血干细胞抑制:苯进入人体后,可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表明,苯能干扰造血干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下降。例如,苯可影响干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使得干细胞无法正常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造血系统相对脆弱,苯中毒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的抑制可能更为显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造血相关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苯的干扰。
2.白细胞减少:苯中毒常首先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苯可以作用于骨髓中的粒细胞前体细胞,影响其成熟和释放。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会逐渐降低。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白细胞减少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女性而言,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免疫力本身可能存在一定波动,在苯中毒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女性感染的易感性可能相对更高。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3.血小板减少:苯还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会引起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凝血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苯中毒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会使老年人的出血风险大幅增加,轻微的创伤都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出血不止情况。而且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后的恢复过程可能更为漫长和困难。
免疫系统
1.免疫细胞功能受损:苯可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苯能干扰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过程,导致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使得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减弱。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中,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本身免疫系统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紊乱,再接触苯则会进一步加重免疫细胞功能的受损程度。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苯中毒引起的免疫功能改变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或加重病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本就处于异常活跃或紊乱状态,苯的干扰会打破原本的平衡。
2.免疫监视功能降低:苯会降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得机体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对于预防肿瘤的发生至关重要,免疫监视功能降低时,突变细胞可能更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清除,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在长期暴露于苯环境的职业人群中,如油漆工、制鞋工等,由于长期接触苯,其免疫监视功能受到影响,患肿瘤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有所升高。不同年龄层中,老年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接触苯后这种衰退会进一步加速,使得老年人患肿瘤等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损害。急性苯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昏迷等症状。慢性苯中毒时,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苯中毒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功能。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儿童,在认知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女性在孕期如果接触苯,苯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神经行为异常等问题。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癫痫的患者,苯中毒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或加重癫痫的病情,因为苯的神经毒性作用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电生理活动。
2.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苯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在长期从事接触苯工作的人群中,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神经的修复能力逐渐下降,老年人在接触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后,恢复的难度相对较大,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男性和女性在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应对措施上,由于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的外观和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对女性的生活影响可能在一些方面更为突出,如手部精细动作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日常化妆、书写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