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中毒症状多样,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如苯中毒)或兴奋(如含铅化学原料慢性中毒);呼吸系统有刺激性气体致呼吸道刺激(如氯气中毒)和窒息性气体致缺氧表现(如一氧化碳中毒);消化系统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强酸强碱接触消化道)和肝脏损伤相关症状(如四氯化碳中毒);皮肤黏膜有皮肤刺激与腐蚀(如强酸强碱接触皮肤)和眼部刺激与损伤(如化学原料溅入眼部),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中毒表现有差异。
一、神经系统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常见于有机溶剂类化学原料中毒,如苯中毒。苯进入人体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轻度中毒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中毒程度加重,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表现。这是因为苯能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等过程。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苯中毒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如昏迷时间可能更长等;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成年人,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等慢性影响。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某些化学原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如某些含铅的化学原料慢性中毒时,儿童可能出现易激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兴奋症状。铅可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兴奋表现。而成年人慢性铅中毒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情绪改变等情况。
二、呼吸系统症状
1.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呼吸道刺激
如氯气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氯气后,可出现眼刺痛、流泪、咽痛、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这是因为氯气与呼吸道黏膜中的水分反应生成盐酸等酸性物质,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接触氯气等刺激性气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加重,更容易发展为肺水肿等严重情况。儿童由于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对刺激性气体的耐受性更弱,接触后呼吸道刺激症状可能更明显,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2.窒息性气体导致的缺氧表现
一氧化碳中毒是典型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患者初期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随着中毒加重,可出现口唇樱桃红色、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昏迷、死亡。对于孕妇,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影响胎儿的氧供,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一氧化碳中毒后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预后相对更差。
三、消化系统症状
1.胃肠道刺激症状
某些强酸、强碱类化学原料接触消化道后,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胃的烧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强酸中毒时,呕吐物可呈酸性,伴有黏膜腐蚀的表现;强碱中毒时,呕吐物可呈碱性,黏膜损伤可能更严重。对于儿童,如果误服化学原料,由于其消化道黏膜较薄,更容易受到腐蚀,症状可能更严重,且可能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导致长期的消化功能紊乱。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胃溃疡患者,接触化学原料后可能诱发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2.肝脏损伤相关症状
一些化学原料可引起肝脏损伤,如四氯化碳中毒。中毒后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这是因为四氯化碳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物质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成年人,同时接触四氯化碳等化学原料时,肝脏损伤可能更严重,因为酒精本身也对肝脏有损害作用,两者可产生协同效应。
四、皮肤黏膜症状
1.皮肤刺激与腐蚀
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原料时,可引起皮肤灼伤,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表现。例如浓硫酸接触皮肤后,局部皮肤迅速出现白色或黑色的坏死灶,伴有剧烈疼痛;强碱接触皮肤后,皮肤可出现红肿、水疱,随后坏死。对于从事化工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接触化学原料,皮肤的防护屏障可能受损,更容易发生皮肤刺激与腐蚀,需要加强职业防护。儿童如果接触到化学原料,由于皮肤娇嫩,接触后皮肤损伤可能更严重,且愈合相对困难。
2.眼部刺激与损伤
化学原料溅入眼部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如疼痛、流泪、畏光等,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损伤、失明等。例如甲醛溅入眼部,可立即引起眼部剧烈疼痛、结膜充血、水肿,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角膜上皮脱落等严重后果。对于在化工生产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尤其是没有佩戴防护眼镜的人员,眼部接触化学原料的风险较高,需要严格遵守眼部防护措施。老年人由于眼部组织的退行性变,对化学原料的损伤耐受性可能降低,眼部损伤后恢复相对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