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其他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气道阻塞(异物阻塞、肿瘤阻塞)、全身性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以及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膈下脓肿蔓延、纵隔脓肿蔓延),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的引起肺脓肿的细菌病原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它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肺部,如经血源播散(如皮肤感染灶的细菌入血后到达肺部)或直接吸入含有细菌的分泌物等。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脓肿,其细菌可在肺部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肺炎链球菌感染时,细菌在肺泡内生长繁殖,引起肺泡壁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可破坏肺组织形成脓肿。
厌氧菌感染也是肺脓肿的重要病因,口腔中的厌氧菌可经口、鼻、咽吸入肺内,尤其是在患者存在口腔卫生不良、意识障碍(如醉酒、脑血管意外等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更易发生厌氧菌吸入性肺脓肿。口腔中的厌氧菌种类繁多,如普雷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等,它们在肺部定植后,会引起肺部的化脓性炎症,导致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
2.其他病原体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肺脓肿,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后,可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破坏肺组织,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形成结核性肺脓肿。此外,真菌(如曲霉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引发肺脓肿,但相对细菌感染来说,其引发肺脓肿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在特定人群中也需引起重视,比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因病毒或真菌等感染而出现肺脓肿相关表现。
二、气道阻塞
1.异物阻塞
儿童是气道异物阻塞导致肺脓肿的常见人群,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小玩具、豆类等,若不慎吸入气道,可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例如,一粒小豆子吸入气道后,会导致阻塞远端的肺部通气受阻,局部肺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肺脓肿。成年人也可能因气道内的肿瘤、血块等异物阻塞气道而增加肺脓肿的发生风险。当气道阻塞后,阻塞远端的肺组织内的分泌物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引起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肺脓肿形成。
2.肿瘤阻塞
肺部的恶性肿瘤,如肺癌等,可导致气道狭窄或阻塞。肿瘤生长过程中占据气道空间,使气道通气受阻,远端肺组织的痰液等分泌物难以排出,从而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例如,中央型肺癌可阻塞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导致阻塞远端的肺组织发生感染,随着感染的进展,可能发展为肺脓肿。而且肿瘤患者本身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展为肺脓肿。
三、全身性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中包括肺脓肿的发生。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时,肺部难以有效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病原体在肺部持续繁殖,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容易发生肺脓肿。这类患者由于免疫功能被抑制,对肺部感染的防御能力减弱,病原体容易在肺部定植并引发感染,进而发展为肺脓肿。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也相对较低。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细菌更容易在肺部繁殖,且炎症反应可能更难以控制。长期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使得肺部感染后更易形成肺脓肿。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肺部感染,若血糖控制不佳,肺脓肿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四、邻近器官感染蔓延
1.膈下脓肿蔓延
膈下脓肿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肺部。膈下脓肿多由腹腔内感染引起,如阑尾炎穿孔、胃溃疡穿孔等导致的腹腔感染,感染可通过膈肌向胸腔蔓延,累及肺部。例如,阑尾炎穿孔后,腹腔内的感染物质可通过膈肌的解剖间隙蔓延至肺部,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肺脓肿形成。炎症蔓延至肺部后,会破坏肺组织,导致肺脓肿的发生。
2.纵隔脓肿蔓延
纵隔脓肿也可能蔓延至肺部引发肺脓肿。纵隔内的感染,如食管穿孔引起的纵隔感染,感染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包括累及肺部。食管穿孔后,胃酸、食物残渣等进入纵隔,引起纵隔的炎症反应,炎症进一步蔓延至肺部,导致肺部组织感染、坏死,形成肺脓肿。纵隔脓肿蔓延至肺部的过程中,炎症会逐步破坏肺部组织,最终形成肺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