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是由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机体,通过免疫机制短时间内引发的多脏器累及症群,其原因包括过敏原接触和个体易感性因素。过敏原接触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及生物制品)、生物性过敏原(如昆虫叮咬、食物)、其他过敏原(如某些植物);个体易感性因素涉及年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全、老年人免疫衰退)、性别(无明确显著差异但有个体差异)、生活方式(频繁接触过敏原、过敏体质家族史)、病史(既往有过敏史、基础疾病影响)。
一、过敏原接触
1.药物因素
抗生素类:青霉素是最常见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之一,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如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等)可作为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抗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促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引发过敏性休克。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0.004%-0.015%。
血清制剂及生物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血清制剂,机体在既往接触过相关抗原后可产生抗体,再次接触时可引发过敏反应。以破伤风抗毒素为例,部分患者在首次注射后可能不会立即出现过敏反应,但体内已产生特异性IgE,再次接触时就可能迅速发生过敏性休克。
2.生物性过敏原
昆虫叮咬:蜜蜂、黄蜂等昆虫叮咬人体时,其唾液中的毒素可作为过敏原。人体被叮咬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被叮咬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包括过敏性休克。例如,黄蜂蜇伤后引发的过敏反应中,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食物:某些食物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常见的有花生、牛奶、鸡蛋、海鲜等。以花生为例,花生中的蛋白质可作为过敏原,过敏体质者食用后,抗原被肠道免疫系统识别,激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胃肠道、呼吸道等多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有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由花生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3.其他过敏原
某些植物:某些植物的花粉、接触物等也可成为过敏原。例如,豚草花粉,过敏体质者吸入豚草花粉后,花粉中的蛋白质成分可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IgE结合,引发呼吸道过敏反应,严重时可累及循环系统,导致过敏性休克。
二、个体易感性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相对于成人,儿童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例如,儿童对食物过敏原的耐受能力较弱,如牛奶过敏在婴儿期较为常见,且婴儿发生牛奶过敏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过敏原更容易进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迅速,但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猛。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过敏性休克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2.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的性别差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不同的证据,但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过敏体质的发生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研究发现,在食物过敏方面,女性和男性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药物过敏等方面,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生活方式因素
频繁接触过敏原:长期处于过敏原环境中的人群,如从事花粉研究的人员、经常接触海鲜的厨师等,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频繁接触花粉,体内IgE水平可能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再次接触花粉时更容易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过敏体质家族史:具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过敏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基因因素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性。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那么个体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可能增加。
4.病史因素
既往有过敏史:既往有明确过敏史的患者,再次接触相同或相关过敏原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曾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比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高数百倍。这是因为机体已经处于致敏状态,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免疫反应迅速被激活。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也可能增加。例如,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当同时接触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时,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可能更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循环系统的改变,从而更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