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什么症状
膀胱结石有多种症状,排尿异常表现为排尿疼痛(结石刺激膀胱黏膜致痛,可放射,儿童哭闹等)和排尿中断(结石堵膀胱出口致排尿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可继续);血尿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因结石损伤膀胱黏膜出血;尿频(膀胱敏感致排尿次数增多)、尿急(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致突然强烈排尿欲望);合并感染时有发热、寒战、尿液浑浊异味等,局部有压痛,老年患者症状易与前列腺增生混淆且感染风险高,儿童患者还可影响生长发育。
一、排尿异常
1.排尿疼痛
当膀胱结石存在时,结石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患者在排尿过程中出现疼痛。疼痛可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患者是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在儿童中,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拉扯阴茎等。这是因为结石在膀胱内活动,移动时刺激膀胱壁及尿道内口,引起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膀胱结石患者在排尿时,结石位置的变动会触发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感觉。
对于成年男性,疼痛可能会放射至阴茎头部或会阴部。而女性患者,疼痛也可能放射至尿道外口等部位。
2.排尿中断
这是膀胱结石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在排尿过程中,结石会随着尿液流动而移动,当结石堵住膀胱出口时,尿液排出会突然中断。此时患者会感到排尿困难,需要改变体位(如蹲下、晃动身体等)后,结石移位,尿液才能继续排出。儿童患者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可能会出现排尿时突然哭闹,然后继续排尿的情况。其机制是结石堵塞尿道内口,阻碍了尿液的连续排出,当改变体位后,结石位置改变,尿道重新通畅,排尿得以继续。
二、血尿
1.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膀胱结石会损伤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红色;而更多患者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即镜下血尿。血尿的产生是因为结石在膀胱内移动时,与膀胱黏膜发生摩擦,造成黏膜损伤出血。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膀胱结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尿表现,这是由于结石对膀胱组织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所致。在儿童中,由于其泌尿系统相对娇嫩,结石引起的黏膜损伤可能更容易导致血尿,但有时可能表现不典型,需要仔细观察尿液变化或通过尿液检查来发现。
对于成年患者,血尿可能在排尿终末时更为明显,这与结石在排尿末期移动至尿道内口附近,进一步刺激黏膜有关。
三、尿频、尿急
1.尿频
患者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膀胱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的敏感性增高,即使膀胱内仅有少量尿液,也会引起患者产生尿意。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频繁地去厕所,而自己又不能准确表达不适,但家长可以观察到其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例如,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次数一般为4-6次,而膀胱结石患者可能会超过10次。其原因是结石持续刺激膀胱,使得膀胱频繁产生收缩冲动,从而导致尿频症状。
2.尿急
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这是由于膀胱结石刺激膀胱逼尿肌,使逼尿肌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有少量尿液进入膀胱,就会触发强烈的排尿反射。在儿童中,尿急可能表现为突然哭闹,急于找地方排尿,甚至可能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膀胱结石对膀胱神经的刺激,使得排尿反射的阈值降低,导致尿急症状出现。
四、其他症状
1.感染相关症状
当膀胱结石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同时,尿液会变得浑浊,有异味。这是因为结石作为异物,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膀胱的炎症反应。炎症进一步加重了对膀胱黏膜的损伤,导致全身和局部的感染表现。例如,研究发现,膀胱结石患者合并感染的概率较高,感染后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而尿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等会使尿液性状改变。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合并感染时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局部感染还可能导致下腹部压痛等表现,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下腹部有压痛感。
2.对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
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膀胱结石的症状可能会与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相互混淆。老年患者除了上述典型的膀胱结石症状外,可能会因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的共同作用,导致排尿困难更加严重。同时,老年患者机体反应相对迟钝,血尿等症状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常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所以对于老年膀胱结石患者,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
3.儿童膀胱结石的特殊表现
儿童膀胱结石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长期的排尿不适,儿童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哭闹不安等情况,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这是因为儿童在患病期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而如果不能正常进食,就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儿童膀胱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例如缺乏某些维生素等,所以在治疗膀胱结石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