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疫苗接种有常规时间建议,一类疫苗8月龄首剂、18-24月龄加强,二类疫苗类似;特殊人群中过敏体质者接种需详告过敏史、患急性疾病者待痊愈后接种、慢性病稳定期者需医生评估后接种,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接种、哺乳期女性需谨慎;经常接触人群密集场所者及生活方式特殊者也应按常规程序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常规接种时间建议
(一)一类腮腺炎疫苗
1.婴儿期接种:
国内一类腮腺炎疫苗通常建议在8月龄时进行首剂接种。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婴儿在8月龄时,自身免疫系统已具备一定接受疫苗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此时接种首剂腮腺炎疫苗,能够启动机体针对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反应,为后续抵御腮腺炎病毒感染建立基础。从流行病学角度,8月龄后婴儿接触腮腺炎病毒的风险逐渐增加,所以选择此阶段接种较为合适。
2.加强接种:
在18-24月龄时进行第2剂接种。这是因为随着婴儿月龄增长,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逐渐消退,需要通过再次接种来加强免疫效果。第2剂接种可以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更持久、更强的免疫抗体,使机体对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力得到巩固和提升,一般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作用。
(二)二类腮腺炎疫苗
二类腮腺炎疫苗的接种时间会因疫苗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也遵循与一类疫苗类似的免疫程序原则。例如一些进口的联合腮腺炎疫苗,通常也是建议在8月龄首剂接种,18-24月龄加强接种。其原理与一类疫苗相同,都是基于机体不同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的特点以及腮腺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来确定接种时间,以最大程度激发机体免疫保护力。
二、特殊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一)过敏体质人群
1.风险分析:过敏体质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过敏体质人群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较为敏感的状态,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触发异常免疫反应。例如,部分人群可能对疫苗中的蛋白质成分过敏,接种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2.建议措施:在接种腮腺炎疫苗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情况。医生会进行评估,若既往对疫苗成分明确过敏,则不建议接种;若有其他类型过敏,需在医生密切观察下谨慎接种,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以上,以便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并进行处理。
(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1.患急性疾病者:当患有急性疾病时,如感冒、肺炎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种腮腺炎疫苗可能会加重机体的不适,还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患有感冒时,机体的免疫功能被调动来对抗感冒病毒,接种腮腺炎疫苗后,机体可能无法有效地针对两种病毒同时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建议:待急性疾病痊愈,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后再考虑接种腮腺炎疫苗。
2.患慢性疾病稳定期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人群,如支气管哮喘稳定期、高血压控制稳定期等,一般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但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医生会综合考虑慢性疾病对疫苗接种的影响以及接种疫苗对慢性疾病的潜在影响。例如,高血压控制稳定期的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一般不会对血压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仍需在接种后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接种腮腺炎疫苗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1.妊娠期女性:目前关于腮腺炎疫苗对妊娠期女性及胎儿的影响研究有限,但一般不建议妊娠期女性接种腮腺炎疫苗。因为疫苗中的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未知的潜在风险,为了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妊娠期女性应暂缓接种腮腺炎疫苗,可在分娩后根据情况再考虑接种。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接种腮腺炎疫苗后,疫苗成分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目前尚不明确。为了安全起见,哺乳期女性接种腮腺炎疫苗需要谨慎考虑。如果哺乳期女性有接种腮腺炎疫苗的需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接种后要密切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过敏、腹泻等情况。
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接种考量
(一)经常接触人群密集场所者
1.风险分析:经常接触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如教师、学生等,由于腮腺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传播。所以这类人群更需要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来获得免疫保护。例如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在教室等密集场所,一旦有腮腺炎患者,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流行,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接种建议:这类人群应按照常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并且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进一步降低感染腮腺炎病毒的几率。
(二)生活方式较为特殊者
对于一些生活方式较为特殊的人群,如长期在户外活动且较少接触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感染腮腺炎病毒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不过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也建议按照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因为即使感染风险相对低,一旦感染腮腺炎病毒,可能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引起腮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等。所以这类人群也应遵循常规的接种时间安排进行腮腺炎疫苗的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