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有兴奋期(中枢神经轻度兴奋、循环系统轻度变化)、共济失调期(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系统进一步受影响)、昏迷期(中枢深度抑制、生命体征不稳定);慢性酒精中毒有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损害)、神经系统(周围神经、中枢神经损害)、其他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影响),且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
一、急性酒精中毒症状
(一)兴奋期
1.神经系统表现:当人体摄入一定量酒精后,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影响。此时大脑皮层被轻度兴奋,患者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眼部充血等表现,这是因为酒精刺激了血管运动中枢及眼部血管。同时,患者情绪易激动,言语增多,自我感觉良好,但此时的言语往往会变得絮叨且不连贯,动作也会变得不协调,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小脑的功能,导致共济运动出现障碍。例如,研究发现,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作用于突触前膜,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
2.循环系统表现:心脏也会受到酒精的影响,轻度兴奋期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会轻度增快,血压可能会有轻度升高。这是因为酒精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变化。
(二)共济失调期
1.运动功能障碍:随着酒精摄入量进一步增加,小脑受到明显抑制,患者共济失调症状加重。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左右摇晃,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如同醉酒步态。同时,手部动作也变得笨拙,拿取物品时容易出现失误,例如端杯子时可能会洒出液体,这是因为酒精严重干扰了小脑对肌肉运动的协调控制。
2.神经系统进一步受影响:此时言语含糊不清,吐字不清晰,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眼球运动也会出现异常,可能会有眼球震颤,即双眼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这是因为酒精对前庭神经核等相关结构产生了抑制作用。
(三)昏迷期
1.重度抑制表现:当酒精中毒进一步加重,患者进入昏迷期。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深度抑制,患者意识完全丧失,陷入昏迷状态。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呼吸缓慢且伴有鼾声,这是因为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节律变得不规则。血压下降,体温可能会降低,这是由于血管扩张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严重时可能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例如,大量酒精摄入后,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会进一步损伤重要脏器的功能,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
二、慢性酒精中毒症状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肝脏损害: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早期可能表现为脂肪肝,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乏力、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这是因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2.胃肠道损害:慢性酒精中毒还会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酒精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同时破坏胃肠道的黏膜屏障,使胃酸等物质容易损伤黏膜。
(二)神经系统表现
1.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异常,下肢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同时,肢体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这是因为长期饮酒导致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周围神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维生素B是维持神经髓鞘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Wernicke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精神障碍等。还可能发展为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等。这些神经系统损害是由于酒精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其他系统表现
1.心血管系统: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病变等。长期饮酒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这是因为酒精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还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2.免疫系统:长期饮酒会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酒精抑制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影响了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酒精中毒症状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对酒精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女性对酒精的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在相同饮酒量下更容易出现中毒表现;长期酗酒且有基础肝脏疾病的人群,酒精性肝病等相关症状可能会更为严重。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酒精中毒可能会影响血糖的代谢和控制,需要特别关注相关症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