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是一组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其有相应诊断要点,防控需从传染源控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出血热病中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做好防护、诊疗及监测等相关工作。
一、出血热病的定义
出血热病是一组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这类疾病的病原体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皮肤黏膜出血、脏器出血等多种临床表现。
二、常见的出血热相关病毒及特点
1.埃博拉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在人群中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传播。
临床特征: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21天,起病急,初期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呕血、咯血、便血等,还可能并发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死率较高。
2.马尔堡病毒
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与埃博拉病毒类似,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人际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等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临床特征:潜伏期通常为3-9天,临床表现与埃博拉病毒感染相似,早期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随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病情进展可出现严重出血和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含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感染)、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皮肤接触鼠类污染物)以及母婴传播等。
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1-2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三痛”)、毛细血管损伤(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低血压休克期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表现;少尿期表现为尿量减少、肾功能损害等;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多;恢复期患者逐渐恢复。
三、出血热病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对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需询问患者是否有疫区旅行史、接触过感染动物或患者的体液等情况。
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鼠类接触史、疫区居住史等。
2.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脏器损伤相关表现(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表现等)。
3.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样本中是否存在出血热相关病毒的核酸或抗原,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或汉坦病毒的核酸等。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汉坦病毒感染可检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出血热患者常出现血常规异常,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等;生化检查可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等,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四、出血热病的防控措施
1.传染源控制
对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要及时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追踪接触者并进行医学观察。
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要做好鼠类的防制工作,如堵塞鼠洞、使用灭鼠药物等,减少鼠类与人类的接触机会。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患者时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对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患者的诊疗环境要进行严格消毒,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对污染的环境、物品进行消毒;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接触鼠类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等。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针对部分出血热病毒有相应的疫苗,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可用于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对于进入疫区的人员,要进行疫苗接种等防护措施。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年龄等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等防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出血热防控中更需重视防护措施的落实,如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等。
五、特殊人群在出血热病中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要特别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避免儿童进入疫区,减少与可能携带病毒动物的接触等。在发现儿童有发热、出血倾向等疑似出血热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2.孕妇
孕妇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及时就医,在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孕妇的护理,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如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儿的发育情况等。
3.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出血热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感染出血热后这些基础病可能会加重。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和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