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腹腔积液是腹腔内液体超出正常范围的积聚,常见原因有感染、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腹腔内出血等,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儿童患者需特殊注意,诊断谨慎选检查、治疗遵循证、用药谨慎、护理精心及家长配合。
一、小孩腹腔积液的定义
小孩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液体量超出正常范围时即为腹腔积液。
二、常见原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杆菌可侵犯腹膜,导致腹膜炎症渗出,从而产生腹腔积液。有研究显示,在儿童腹腔积液病因中,结核性腹膜炎所致积液占一定比例,患儿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胀等表现。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腹腔积液,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腹腔内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积液。
2.肝脏疾病
肝硬化:儿童时期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会使肝脏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腹腔积液。同时,门静脉高压也是导致腹腔积液的重要因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得腹腔内血管床静水压增高,液体漏出增多。
肝炎:重症肝炎等肝脏炎症性疾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合成功能,导致白蛋白生成不足以及门静脉高压等情况,进而引发腹腔积液。
3.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小孩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腹腔内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增多,形成腹腔积液。患儿常伴有呼吸困难、气促、水肿等表现,水肿可从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同时伴有腹腔积液。
4.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腹腔内,引起腹腔积液。这类患儿往往有消瘦、发育迟缓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如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皮肤黏膜改变等。
5.其他原因
恶性肿瘤:如腹腔内的恶性肿瘤转移或原发的恶性肿瘤,可侵犯腹膜或腹腔内血管等,导致腹腔积液。例如淋巴瘤累及腹腔时,可引起腹腔积液,患儿可能伴有腹部肿块、发热、贫血等表现。
腹腔内出血:外伤等原因导致腹腔内器官破裂出血,如脾破裂出血、肝破裂出血等,血液积聚在腹腔内可形成腹腔积液,患儿多有明显的外伤史,同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失血表现。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胀:是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可自觉腹部膨隆,随着腹腔积液量的增多,腹胀感逐渐加重。
腹痛:部分患儿可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若为结核性腹膜炎等炎症性原因引起的腹腔积液,腹痛可能较为明显且伴有压痛。
其他症状:根据病因不同还可有相应表现,如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腹腔积液可能伴有发热;营养不良引起的腹腔积液患儿可有消瘦、乏力等表现;心力衰竭引起的腹腔积液患儿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
2.体征
腹部查体可发现腹部膨隆,呈蛙状腹,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有较多积液。听诊时,肠鸣音可能减弱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腹部外形,触诊了解腹部有无压痛、肿块等,叩诊判断移动性浊音等,初步判断腹腔积液的情况。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儿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感染性腹腔积液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营养不良导致的腹腔积液可能伴有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白蛋白、电解质等指标。肝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可出现白蛋白降低、肝功能异常等;电解质检查可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等。
病原学检查:若考虑感染因素,可进行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如结核菌素试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等,以明确感染病原体。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腹腔积液的常用方法,可明确腹腔内积液的量、分布情况,还能协助查找腹腔积液的病因,如发现肝脏病变、腹腔内肿块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腹腔积液情况,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结构,有助于明确病因,如发现微小的肿瘤病灶等。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的腹腔积液,如结核性腹膜炎,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若是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于肝脏疾病导致的腹腔积液,需要针对肝脏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改善肝功能、减轻门静脉高压等。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需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心脏功能,减轻体循环淤血。
营养不良引起的腹腔积液,要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肿瘤因素导致的腹腔积液,根据肿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2.对症支持治疗
穿刺引流:当腹腔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腹胀等症状时,可进行腹腔穿刺引流,以缓解症状。但穿刺引流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补充白蛋白:对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腹腔积液,可适当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腔内液体渗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儿童为例)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对待小孩腹腔积液时需特别注意。首先,在诊断过程中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如尽量避免过多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使用药物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患儿腹部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腹胀情况、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患儿的护理和营养支持等工作,因为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精心的照护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