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支气管哮喘在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慢阻肺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多中年后发病,症状缓慢进展;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症状发作性。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各有特点,治疗原则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情况也各有差异,需综合考虑制定方案。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其发病机制与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有关,涉及Th1/Th2细胞失衡等,气道慢性炎症使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
临床表现差异
症状表现
慢阻肺:多在中年以后发病,症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症状发作性,可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后发作。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体征表现
慢阻肺: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如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哮喘: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全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后者称之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缓解期患者可无异常体征。
肺功能检查差异
慢阻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70%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提示有弥散功能障碍。
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呼气峰流速(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FEV/FVC、FE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可正常,在发作期可下降。
影像学检查差异
慢阻肺: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膈低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减少或有肺大疱形成等。胸部CT检查可见肺过度充气,肺野透亮度增高,尤其在肺上部明显,肺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稀少等,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价值。
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通常无特征性改变,有时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
治疗原则差异
慢阻肺: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等)、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长期氧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
哮喘: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维持肺功能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防止哮喘导致的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预防哮喘死亡。治疗措施包括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包括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速效β受体激动剂、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和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抗IgE抗体等);免疫疗法,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对于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而哮喘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肺功能等综合判断。在治疗上,儿童哮喘更强调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控制的常用药物,规范使用下一般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需定期监测身高。
儿童慢阻肺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如先天性气道异常等,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出生史等,肺功能检查在儿童中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患儿的良好配合,治疗上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老年人
老年人慢阻肺和哮喘都可能存在,且两者的鉴别可能更为复杂。老年人慢阻肺多有长期吸烟史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慢阻肺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需要密切监测。老年人哮喘的表现也可能不典型,可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治疗哮喘时,药物的选择同样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一些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
特殊人群在面对慢阻肺和哮喘时,都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治疗和管理方案,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老年人要避免寒冷刺激、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儿童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